中国婴童在线 » 新闻

“恐惧”的背后……

来源:网络 2018年08月11日 05:40   作者:liao


从小,妈妈爸爸教我们要坚强,勇敢,遇事别怕但,其实害怕是我们的本能!甚至,我们还会很害怕,很害怕那是要害怕还是要坚强呢?

恐惧的官方说法:

恐惧其实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它能让人发现危险的存在,从而远离威胁。恐惧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本能,在我们的生活中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恐惧也分合理不合理

任何年龄段的孩子,甚至成人都有可能会害怕黑暗,害怕蟑螂、老鼠和蛇,而害怕被抛弃则是所有生物的共性。辩证地看,我们习惯把恐惧分为合理恐惧和不合理恐惧。

合理性恐惧:比如说一个人站在万丈悬崖往下看,这时感到恐惧是正常的,因为我们感觉到危险了,这时我们的潜意识会用恐惧来提醒我们,让我们远离危险。

不合理恐惧:比如恐水症,患者很可能会看到茶杯里面的水而害怕;很多害怕鬼的人会因为害怕黑暗而不敢关灯睡觉等等。

恐惧从何而来

把某东西和危险做了链接

其实是否恐惧某样东西,关键是看我们潜意识是否把这件东西和危险做了链接,也就是说我们的潜意识是否觉得它是会威胁我们生命的。在小时候,我们的分析力比较弱,很多东西,我们都无法辨认真伪,误以为很危险,结果这个印象,会跟我们一辈子,也许,这辈子,我们都害怕它。

举个栗子:为什么有些人怕鬼,有些人不怕?答案非常简单,在6岁之前接触过鬼片的孩子,一辈子都会怕鬼,如果在6岁之前没有接触过,之后看再多都没事。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在6岁之前小孩子大脑还没完全发育成熟,的理性分析能力是很弱的。他们在鬼片、鬼故事里面看到、听到恐怖的东西,他们没有能力去分辨真假,他们相信鬼是真的,会威胁到自己生命的,是很恐怖的,因而,这种恐惧会深深的刻印在孩子的潜意识里,更可怕的是,这种恐惧并不会随着小孩子长大,后而消除。这样的孩子将来只要一接触到跟鬼相关的内容,潜意识里的恐惧就会被激发起来。

Made in China的恐怖教育

中国的家长很喜欢用恐怖教育,比如为了让孩子听话,对孩子说:如果你不乖,鬼就会把你带走或者你不听话,大灰狼就会来把你吃掉等等,都会导致孩子产生不合理恐惧。也许,爸爸妈妈很可能只是以开玩笑的口气对孩子说的,但孩子本身只有6岁不到,还没办法很清晰地分辨出是真是假,误以为不听话,大灰狼真的会吃了自己,感到非常害怕。结果这份恐惧便被大脑记录下来,永久保存。

尽量不要用恐吓的手段让孩子听话。教育心理学表示,教育孩子唯一正面有效的教导方式,就是正强化法,也就是对孩子做得好的事情进行夸奖,同时对孩子做得不好的地方进行教育,但不要指责,并在孩子改好了之后进行夸奖和鼓励。时间久了,孩子在不断正强化中得到力量,自然会倾向于做能得到夸奖的事情,从而越做越好,不好的东西也就自然去掉了。教育心理学已经证明,除了正强化之外,所有其余的教育方式都容易对孩子造成伤害。

正视恐惧,才有真正的坚强

现实生活中,很多妈妈爸爸会有这样的误区:孩子必须要坚强,必须要勇敢,他们认为恐惧是不对的,是一种胆小的行为。在孩子感觉恐惧的时候,他们往往不会对孩子进行安慰,反而会采取指责、讽刺的方式,比如对孩子说:你怎么那么胆小?真没用。

其实,培养孩子的坚强性格是没有错,但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坚强起来实际上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因为他们的行为是在告诉孩子,恐惧是不对的。

恐惧感是天然存在的,孩子会不明白,为什么我总是有这些不好的东西呢?是不是我有问题?这样的孩子会变得无法接纳自己,他们会学到一些逃避恐惧的模式,比如否认自己内心的恐惧,把恐惧深深地隐藏起来,在人前假装坚强,但这种装出来的坚强背后其实是无比的软弱。一个人只有能够直面自己内心的恐惧,接纳自己是个会害怕的人,才能真正的变得坚强。

有挥之不去的恐惧,请说出来说一个俗语,大家都会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有时候,不要说孩子有阴影,其实我们成年人也有一些阴影,比如说,曾经遭遇车祸,之后不敢坐车;曾经遭遇打劫,之后诚惶诚恐;曾经受过伤害,之后不再相信情谊,其实我们又应该如何去调节自己,为自己疗伤呢?

首先,我们得弄清楚一点,心灵的创伤是正常的,绝对不是一个人窝在家里就自然会好的,自己一个人很容易越想越钻牛角尖。人是群居动物,没有人能一个人生存的,找个安全的,懂你的人去倾诉吧,会有很好的疗愈效果,或者去参与些团体性运动,也有不错的帮助。当然,最快的办法还是进行心理治疗了,如果你觉得这份恐惧已经影响到你的生活,那你应该与心理医生聊聊。

影响深远的恐惧社交恐惧

小孩子不愿意与别人一起玩的情况非常常见,这是孩子的一种自我保护,其实他们内心并不是不想跟别人玩,只是他们在过去的经历中学习到,这样会受到伤害。这里,最大的可能性在于,父母不能接纳孩子的一切,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到了被嫌弃、被讨厌的感觉,这样的孩子很容易会泛化为:所有人都嫌弃我,讨厌我,为了自我保护,他们自然会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愿意与人交往。

始于童年

社交恐惧症通常都是在童年养成的。这个时候的孩子没有任何生存能力,他们必须依附于成人才能生存,对于这个时候的孩子来说,最大的恐惧就是被抛弃。如果这个时候家长为了让孩子听话,而提出一系列的恐吓,比如:这点小事都做不好,养你有什么用?你再哭就把你扔出去。他们不明白家长真正的用意,他们会觉得如果自己不够好,爸爸妈妈真的会抛弃他们。这样的孩子为了生存,自然会养成一种应对姿态,就是尽量让自己表现得更乖,更优秀,更讨人喜欢。如果孩子在6岁前养成了这样的行为模式,它就会根深蒂固的留在潜意识里,这样的孩子在与人交往时会很在意别人的看法,不断希望证明自己是优秀的,如果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表现出一点点不好的地方就会莫名的焦虑,不安。因为在他们潜意识里面始终停留着一个声音:如果我不够好,我就会被抛弃。

倍感压力的生活

一直背负着怕被抛弃的阴影,这些孩子又会发展出两种类型:适应型和不适应型。极少一部分的孩子会成为适应型,适应型的孩子很努力的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得完美,他们可以得到很多人的认同和夸奖,但一直戴着完美的面具,这样的孩子会长期的精神紧绷,无法放松下来,内心非常的疲惫。同时因为他们知道,他们表现出来的所有东西都是假的,所以会感觉无比的空虚。

更多的孩子会成为不适应型,他们无法在别人面前表现出完美,甚至越是希望表现完美,越容易会犯错误,这对内心极度不安全,极度希望表现完美的孩子来说,是巨大的打击。这样的孩子不断在人际交往中犯错,不断的焦虑,自责,觉得自己没用,无力感不断累积。这种不适应发展到极致,就会成为社交恐惧,之前已经说过,恐惧存在的目的是保护我们远离威胁,这是孩子为了逃避内心的痛苦,用恐惧所构建的一道隔离机制,遇到人际交往,自然就恐惧起来,借这样来逃避人际交往的痛苦。

归根结底

社交恐惧的本质就是对于被抛弃的恐惧,而被抛弃恐惧的本质,来自于对死亡的恐惧。因此在萨提亚家庭治疗里面,有个很有用的治疗方法,叫做灾难性想象,治疗效果非常好。当来访者通过心理治疗发现,即使发生最坏的情况,他们还是能够活下去的时候,他们内心的焦虑感自然而然就减轻了。

0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
不想宝宝的智力落后于别人,这些错误你不能犯!
不想宝宝的智力落后于别人,这些错误你不能犯!

婴幼儿时期是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年龄越小,发展越快。在3岁以下,特别是0~1岁,婴儿的智能发展日新月异。孩子智能发展的基础是大脑,生后头几年是大脑发育最迅速的时期。大脑的发育新生儿脑重370克;6个月时为700克,约为出生时的2倍(为成人脑重的50%);两岁时为出生时的3倍(成人的¾),四岁时为4倍,已与成人接近...详细

宝宝干敏红反复发作?夜间哭闹睡不好? 可能是特应性皮炎在影响宝宝健康!
宝宝干敏红反复发作?夜间哭闹睡不好? 可能是特应性皮炎在影响宝宝健康!

专家解读建议科学护理先舒后养,守护宝宝肌肤屏障青蒿成分获临床验证,舒缓更安心关注婴幼儿皮肤健康,从科学认知开始#启初青蒿霜#...详细

科大讯飞儿童专属交互方案焕新,让AI真正听懂孩子!
科大讯飞儿童专属交互方案焕新,让AI真正听懂孩子!

当下,AI与玩具结合已成为趋势,玩具行业需求稳增,很多企业通过毛茸茸的外壳和萌萌的大眼睛,再加上快速搭建的通用LLM+开源chat+芯片就实...详细

溯源营销怎么玩?小红书携金领冠力邀超模奶爸金大川共赴超凡之旅
溯源营销怎么玩?小红书携金领冠力邀超模奶爸金大川共赴超凡之旅

2025年盛夏,亲子出游浪潮再一次席卷小红书。随之而来的,是进入白热化阶段的品牌暑期营销突围战。如何在这场爆发式的亲子消费浪潮中,以差...详细

本周热门
全新Britax宝得适安全座椅 双面骑士PLUS重磅上市

儿童乘车使用安全座椅是车辆行驶中保护宝宝安全的有效手段。我国已于2021年将儿童安全座椅纳入《未成年人保护法》,随着交通法规的不断完善...详细

双十一再造爆款,佳贝艾特以品类第一姿态实力领航羊奶粉!

2022年双十一全球购物狂欢节正式落下帷幕,佳贝艾特在此期间一路高歌猛进,持续领航羊奶粉品类销售No.1,再次蝉联全网羊奶粉类目第一以及蝉...详细

喂养新时代,羊奶行业崛起的缩影佳贝艾特用实力力证什么是更好的营养!

一年一度的全民消费狂欢正式落下帷幕,今年双十一的婴配粉成绩单中,一直以持续高增速的羊奶粉类目表现尤为亮眼。这其中,作为引领羊奶这个...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