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和其他类型的脑功能障碍是早产儿发育中的主要风险,但家长不要听到脑瘫就害怕,脑瘫只要能早期认出、正确干预,多数可康复到基本正常。
婴儿脑瘫最主要的早期表现就是姿势异常。姿势异常中最多见的就是扶持孩子迈步时足跟不着地,同时伴有足背屈角的异常。正常有23%的孩子,在3-10个月发育过程中,有扶持迈步时足跟不着地现象,因此,家长发现宝宝有此现象时,应该再做一下足背屈角检查。方法:扶持孩子的腿伸直,用手掌轻压足底向足背方向屈,刚有抵抗时足背和小腿前侧形成的角就是足背屈角,如果大于80度就是异常的,病理性的足跟不着地,称之为尖足,都伴有足背屈角的异常。
脑瘫孩子出现尖足,主要是因为脑损伤后,小腿后侧肌肉痉挛、小腿前侧肌肉力弱。我们吸收各家方法精华、从实践中总结出对尖足早期最佳的纠正的方法,就是点、推、拉、钩的手法干预。
点是点压足三里穴,增强小腿前侧肌力,足三里穴在膝关节外下凹陷处下3寸;
推是用医用耦合剂辅助着力于肌肉层,推压小腿后侧发紧的肌群,减轻痉挛、预防挛缩;要从足跟缓慢推压超过腘窝,来回推压数次。
拉是牵拉小腿后侧痉挛的肌群,主要是用向下牵拉根骨的方法,推压前脚的足背屈牵拉常常不利于足弓形成。对婴儿可一手握足跟部,中指向下拉压根骨,食指在足腕部扣紧固定,拇指推压足心后部及根骨前部,牵拉保持20-30秒。
钩是孩子听懂话后,引导孩子主动做足背屈钩脚动作。
点、推、拉、钩 在孩子觉醒时宜每1小时进行1-2次,每次约5分钟,可穿插在康复训练以及和孩子嬉戏说话中。
孩子拇指内收握在掌心或3个月后手仍持续握拳,也是常见的姿势异常。
对这个异常的纠正方法就是每天多次轻轻叩击手背及拇指外侧,促手指张开,同时推压按摩掌指,牵拉拇指外展;孩子觉醒时可用手握粗柄玩具促拇指外展,睡眠时可用矫正指套或手绢固定拇指在外展位等。
脑瘫早期的姿势异常还有就是全身或一侧或一个肢体活动特别少及四肢僵硬,如换尿布双腿不易分开等。
对换尿布双腿不易分开的孩子,要利用每次换尿布的机会,做几个分腿牵拉的动作,稍大后还可骑跨抱位牵拉。
早产等高危儿,出现脑瘫倾向就予以正确的干预,效果是非常好的。我们统计近年50例已诊断脑瘫,出生6个月前开始单纯手法干预,至1岁半80%基本正常。
举一对早产、双胎的脑瘫例子:一对早产、双胎的脑瘫宝宝,孕龄30周零5天出生,体重1100克和1500克。从新生儿监护病房出院就来就诊。当时孩子病情很重,面色灰暗。头颅CT片,脑内有很严重脑损伤。经过早期综合干预和康复,特别是父母积极参与,到1岁半时,两个孩子均会独走了,其中一个走姿已经完全正常,两个孩子智力也都正常、情绪也很好。这一对较重的脑瘫之所以有这么好的效果,关键是发现早、干预早。从新生儿开始干预,实施的综合方法正确和家长的全力参与。孩子刚听懂话,妈妈教会了他们足背屈钩脚,在康复最珍贵的婴儿期,就引导出了正确的主动运动。
有脑瘫倾向或已诊为脑瘫的孩子家长,让我们共同努力,使我们的孩子能回归到正常孩子行列,重症也不留明显的残疾。
本期专题支持机构:健高宝篮贝贝早产儿优化发展中心
中华预防医学会早产儿优化发展工程专家委员会
文/健高宝篮贝贝早产儿优化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