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北京协和启迪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杨霞
Q:如何区分孩子的心理问题。
A:孩子的心理问题往往分为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三个层次。什么样的问题属于心理问题呢?比如:孩子吃饭挑食、中午不好好睡觉、见人不叫人,这都属于心理问题。我们首先要分清是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就是到了时间不停说话或者说坐不住,人家都能坐他坐不住。还有其他的一些包括自觉性方面的问题。到了像多动症、自闭症就叫心理疾病了。但是我们也要注意有一些是正常的,比如:6岁以下的孩子会像我们说的那样比较自私,护着自己的东西,这是我的东西不给你玩,这是正常的,因为6岁之前他就应该自私,因为这个阶段是形成所有感的阶段,什么东西是我的、什么东西是你的,如果孩子在6岁之前从来都是随便吃随便玩,特大方,我们反而要注意了,他没有形成所有感,因为他不知道什么是我的,什么是别人的,就有可能上小学以后先出现随便拿家里的钱,然后发展到拿邻居、奶奶、亲戚家或是其他小朋友的钱。但那个时候学校老师就不干了,会上升到道德的高度,他就会认为小孩子品德有问题,怎么偷别人的东西啊。所以我们要分清2岁半以前的小孩吃手是正常的,这样我们在2岁以前就不要老打他手。还有从8个月以后要吃硬东西,吃硬东西是对语言有好处,有人会说那样会让脸变形、咬肌太大了,不是瓜子脸,往往忘了说另外一件事,他的脸再方不会说话,他是瓜子脸说话口齿结巴。所以从一个小东西开始蝴蝶效应,从吃硬东西到语言,从语言到人际关系,从人际关系到性格、到自卑、到他的婚姻、到他以后的事业发展,还不如我那时让他吃麻花、吃石头呢。
Q:那么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呢?
A:1、重视关键期教育。
人生下来就有求知的兴趣,不同时期会分为不同的关键期,关键期就是敏感期,在这个时期稍稍给他一个环境,他以后一辈子都不缺那个能力,错过那个时期了,假如是成年人,你的丈夫非常粗心,他如果1岁精细期没过好,你把他骂死他也不会,你还不如接纳。还有一个金融专家,博士,就是不会画画,小孩子都会,他都不会。因为他四五岁想象力关键期错过了,他家是农村,小时候没有机会,过了关键期了。所以家长要知道孩子应该什么时期对什么东西需要感兴趣,并提供合适的环境。家长的任务就是爱和接纳,什么叫培养孩子,培养孩子等于爱加接纳,什么叫做爱,爱就是给予孩子需要的东西,有一个理论:爱分为四个层次,最低层次是占有,把孩子当自己的私有财产,你是我的我让你干什么你就要干什么,我让你考100考99就不行。第二个层次,爱是交换,你看我做了这么多,你做什么了。包括对孩子的爱,夫妻感情的爱,你看我家什么条件你也要什么条件,我一定要找有多少多少钱的,这就是交换,把自己当商品。跟孩子也一样,我付出这么多,我带你去那么多地方,你的学习成绩怎么还这么差啊,你做那么多是你的责任,他好不好是他的天赋。比如你带他去游泳,请最好的教练,他没有水感没有办法,本来就是让他游泳,发洪水的时候能飘起来就行,根本就不是有好的教练就该成为运动员,根本没有那么回事,只是给他提供机会,他有多大成就还取决于他的天赋、他的机遇等等。第三是责任,因为你有责任你就爱唠叨,唠叨来源于责任,你去洗手,太干净的孩子容易得哮喘,孩子容易得过敏性疾病,免疫力下降。德国的儿童医生发现东西德合并以后,西德特别干净,宝宝容易哮喘,东德环境比较脏,而且东德的宝宝喜欢吃鼻牛儿,人体里含最多病菌的就是鼻腔,100多种病毒,最脏的就是鼻牛儿,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就是吃鼻妞儿,这说明以往的观念和人家的研究是不一样的,责任出自于我们的焦虑,我们认为外面危险就不让出去,我们可能担心什么就不让他怎么样,尤其我们害怕我们的害怕,担心我们的焦虑。
如果你过于负责任了,不能让孩子做自己,不能让你自己的爱人做自己,那就太累了。最高境界的爱就是你愿意付出他所要的东西,一个是你愿意,你愿意就别唠叨,不要抱怨,一抱怨孩子就会内疚,一内疚就会纠结,一纠结他就会焦虑,一焦虑能量就没有了。你要不干就别干,你要干就默默地干,别嘟嘟囔囔地干,要高高兴兴地干,快乐的劳动才是给孩子做最好的榜样,真爱就是让他做最好的自己,让别人做自己,让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2、愉快的情绪和活泼的性格。包括表情活泼、语言活泼、动作活泼、感知活泼、思维活泼、双手活泼,这都是正常的心理素质。
3、友爱、合作和同情心。善于和别人相处,愿意和别人分享玩具和食物。关心别人,助人为乐。
3-8岁要注意孩子的人际关系培养,过了这个阶段,发现他内向不合群,然后胆怯逃学、清高孤僻就难解决了,有个不错的方法,《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这本书是一个美国人写的,这本书写了例如:妈妈,今天哪个宝宝打我了,妈妈的任务是问他什么打你呢?这事情是怎么发生的?发生了什么事情啊?宝宝说我抢他玩具了,那你为什么要抢他玩具呢?我没有玩具,他的玩具好玩我想抢,那你抢了以后呢?他不开心了,不开心了以后呢?打你了?打完你了呢?我也不开心了,你的任务就是问一下前因后果,有没有别的方法让他开心你也开心呢,宝宝想想说那我拿我的恐龙和他换吧,你说这是一个不同的方法,也是一个好的方法,你去试试吧。这个方法的结论是:孩子能自己想出并且尝试的方法越多,将来他的人际关系越好,越自信,越阳光,社会性、灵活性越强。孩子要会见机行事。
4、能够独自睡觉、吃饭、玩耍、穿脱衣服、洗手、洗脸、收拾玩具等,不依赖家长,会和别人交朋友。
美国人从1岁开始让孩子独立吃饭,要培养孩子不挑食,有什么饭吃什么,对孩子成长有好处。还有睡觉,最好的方法就是一生下来就睡自己独立的小床,你可以不分房,但一定要分床,到了7岁时是分床的最后时期,7岁一定就要让孩子独立睡觉了。
Q:您能详细讲解一些敏感器教育吗?
A:什么是孩子的敏感期。在这个阶段他的兴趣开始萌发,这个时间你给他压抑了他就会变态,比如说:0-1岁他的兴趣就是口腔期,这个时候可以延续到2岁半,2岁半之前就是应该喝母乳,如果用奶嘴喂水,应该把奶嘴眼儿弄小点,让他使劲嘬,才会锻炼他的口腔肌肉的能力。这个阶段你就不让他吃,将来他就会爱啃手指头、爱吃手、爱吃铅笔头、爱抽烟、爱吃零食、爱刻薄还爱随地吐痰,这全是没有满足的结果。1-3岁是排泄期,也叫肛门期,你把我就尿、就拉,是配合期,你控制了他,你把他就是不尿、不拉,你一放下我就尿、就拉,他很得意,就是逆反期。还要关注孩子的纪律性,是不是守法律法规,按要求配合别人。3-5岁是生殖器期,容易玩和性有关的游戏,比如玩打针,夹大腿,在这个阶段,6岁之前不分男女厕所,可以看到别人的身体,家长不喜欢让孩子穿开档裤,那怎么办呢,在7岁之前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一起洗澡,让孩子见到人体,孩子要问时一定要跟孩子说学名,孩子以后就不会好奇。这没有色情观念。也可以带孩子去大自然博物馆参观一下。给孩子讲解一下。
5-12岁是潜伏期,也就是恋父恋母期。父亲在这个阶段要爱女儿,不要打女儿,打女儿也要妈妈来打,爸爸要打女儿会伤害她的自尊和自爱,她会认为自己不值钱,家暴就是这么产生的,她就会认为自己的丈夫打自己是应该的,到时又痛苦又难受不知道应该怎么办,爸爸要是从来不打女儿,女儿会是很厉害的,要想让女儿有独立的人格,爸爸要把女儿当掌上明珠,既不溺爱,还要尊重,这个不溺爱,不是女儿要什么给什么,但是要尊重她,不要打她,讽刺她,你可以不吭声,或是说不行,从大约7岁开始,父亲就不要和女儿黏黏糊糊地在床上打逗,别瞎摸来摸去的,到时她就会认为别人摸一下很应该,这样会形成性骚扰。爸爸可以鼓励女儿,可以和女儿谈心,可以和孩子正常拉手。到了大约7岁开始妈妈就不要亲儿子了,应该让爸爸去亲,父亲是儿子的好榜样。
12-15岁是同性同伴期,也就是同性恋的高发期,愿意男同学和男同学玩,女同学和女同学玩,不要让孩子和某一个人玩,在12岁之前要让他的朋友丰富,同性恋的人容易抑郁。
18岁以后从爱转向人生,从爱自己到爱人,从爱吃手、爱吃奶、爱排泄、爱生殖器到爱父母、爱朋友、爱事业,他的爱是从内到外的,从自己到外人的。
0--2岁半
用嘴认识事物:孩子喜欢吃手、咬各种东西,请不要阻止他。所幸小乖这个敏感期我没有阻挠他,过渡得还可以。
探索空间:爬、抓、扔东西等,所有提手旁的动作都喜欢。
秩序:要求有程序。
自我意识:咬人、打人、说不等。提供可以咬的东西给他,帮助度过;对于打人,可以忽略他,不要对他说:不能打人、打人是错误的等,这样会强化打人的行为。
玩水、玩沙:不用说了,每个孩子都喜欢,吸引力长达12年。
审美:要求食物和用具必须完整。这个最容易被误解为蛮不讲理。例如:妈妈给孩子买了一个大蛋糕,妈妈说,你吃不完这么多,妈妈吃一半你吃一半,于是掰下一半;孩子立即大哭大闹,非得要整个的不可。这个场景太常见了,以前我都认为,这样的孩子太自私,太蛮横了,必须得管教。如今才知道,这是审美敏感期到来了。同样的情况,妈妈在完整的蛋糕上面咬一口是可以的,掰开不可以,因为破坏了完整性。由这个可以看出,孩子的审美意识,完美意识很强,每个孩子天生都是艺术家。
2岁半--3岁
建立概念:将自己的认知感觉同语言配对。这时候要注意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概念。举几个反面典型帮助理解:孩子摔倒了,成人会打地来安慰孩子,这个太司空见惯了,我现在明知道不对,有时候都有这样的冲动,可见也是从小建立了错误概念,这个将导致长大后不会承担责任,喜欢推卸;对孩子说你不听话会被抓走----建立对警察的错误概念,可以随便抓人;说天黑不能出门,导致我们长这么大了还怕黑;我就亲耳听过一个3岁多的孩子绘声绘色地对我说:天黑了外面有狼,不能出去,会被狼吃掉,然后她还进行了联想,什么有美国的大灰狼飞过来,专门吃小孩子(她补充说不吃她)等等,我听的时候觉得很搞笑,还觉得孩子很有想象力,后来才知道是大错特错。
自我意识产生:私有意识产生,明确说这是我的。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意愿支配事物;这个最容易被批评为自私。而自私的意思是为了私利损害他人利益。
3--4岁
执拗:这个是和秩序感关联的,表现为无论做什么都要按照他的秩序来,十分执拗,不然就大哭大闹。例如,妈妈带孩子进电梯,妈妈先按了楼层,孩子立即大哭,非得出去,重新进去由他来按才行。这个时候一定要给孩子理解,不要动辄扣个不讲理的大帽子。
垒高:喜欢把物体垒高、推倒再重垒,建立三维空间。这个时期粉红塔和棕色阶梯比较适合孩子。
色彩:开始认知色彩。可以用色板让孩子认识。认颜色每次拿单独一个颜色,不能同时一个画面上几个颜色出现;每次最多认3个色就好了。也可以准备颜料和画板,让孩子自己调色。
语言:开始对句子感兴趣,重复和模仿他人。
诅咒:发现语言是有力量的,而最能表现力量的话就是诅咒。成人反应越强烈,孩子越喜欢。比如:踢死你、打死你、去死吧、王八蛋等等。这时候我们要忽略它、淡化它,孩子见你没反应,很快就没兴趣说了。
追求完美:从审美发展到对事物完美的追求。常表现为执拗,执拗和追求完美的敏感期总是手拉手走来的。
剪、贴、涂:真正开始有意识地使用工具,如剪刀、笔等。要给孩子使用真实的工具,教给儿童正确的使用方法。孙瑞雪反对切切看这样的玩具。汗一个,我又白买了。现在给小乖当玩具算了。
藏、占有:开始强烈地感觉占有、支配自己所属物的快乐。开始物品交换和人际关系。这个藏和占有,不一定是他需要这个东西,如果这一阶段不满足,成人后会停留在这个阶段。
4--5岁
出生:开始询问自己从哪里来,这是儿童安全感最早的来源。千万不要再说什么孩子是从垃圾箱里或者哪里捡回来的了,太愚蠢了。家里要准备各种百科全书,人体的、自然的、物理的、化学的等等,全都得有。
情感:开始表达情感,关注别人是否爱他,对父母的情绪反应敏感。
人际关系:从一对一交换玩具和食物开始,到寻找相同情趣的伙伴并相互依恋。
婚姻:人际关系敏感期后真正展开。最早要和父母结婚,之后会爱上一个小伙伴。我拿这个问题考问乖爸:如果你的女儿说长大了要和你结婚,你会怎么说?乖爸左思右想后说:我会跟她解释一些关系,说清楚我和妈妈是夫妻,不能跟她结婚。看,这就是反面典型,哈。正确的做法是无须更正和解释,可以说好的,等你长大了。随着时间推移,孩子自然而然会明白这个道理的。这个时期孩子可能会问很多问题,比如可不可以和不爱自己的人结婚,可不可以和自己不爱的人结婚等等,父母要在这时候给孩子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念。
审美:尤其女孩子对自己的衣着产生浓厚兴趣。
数学概念:对数名、数量、数字产生浓厚兴趣,只有三位一体地掌握才算掌握了数的概念。这个在4岁半最明显,一定要让儿童通过实物进行练习,不赞成孩子心算,支持笔算,儿童使用具象思维越久,抽象思维就越有潜力。
身份确认:开始崇拜某一偶像,积累未来成人时的人格特征。
性别:对性别和自身身体的认识来自于观察,如同认识眼鼻口一样客观。因此家长应和孩子一起洗澡,异性也没关系,儿童可以这样认识身体,消除青春期对身体的神秘感。
绘画、认字、音乐:提倡给孩子听名曲、看名画、读名著,这个阶段是人格奠定的重要时期,给孩子看的东西都要选择最美好的。认字要以实物配对的形式。
6岁以后的敏感期
理财:这段时间特别热衷于钱,喜欢钱,想办法得到钱,可以让他们通过做家务等挣钱,形成财商。儿童会特别珍惜自己挣的钱,而惦记着花别人的钱。要在以前,我一定会说这孩子怎么这么贪财啊,呵呵,又错了。
深入思考:这段时间的关键在于反复和孩子讨论问题。
杨霞,女,198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现任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理学副研究员,北京协和启迪心理咨询中心主任,资深心理医生,擅长儿童心理咨询与治疗,青少年心理辅导,成人心理咨询与治疗,有20年的临床经验,著有《教子良方》、《让孩子爱学习》、《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实用手册》、《养病先养心》、《告别抑郁症》、《员工减压手册》等著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