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上海浦东社区工作者协会副秘书长谢倩
谢倩一点儿也不像8岁孩子的妈妈。她有着苗条的身材,明亮的眼睛和一头柔顺的长发。我猜她的美丽多半源于她的职业,因为她总说:无论是去福利院还是老人院,都不是我在帮他们,而是他们在帮我。他们总给我最真诚的肯定,最好的赞美,那种满足和喜悦,是别的事无法替代的。
对于社区育儿资源这个提法和话题,她很感兴趣,说以后可以尝试着在自己的社区里做一些项目。同时,作为专业的社区工作者,她也为我们如何寻找和整合社区育儿资源提出了一些宝贵的建议。
社区育儿资源就在身边
我住的小区里,有一个老太太会弹钢琴。每次她碰到小朋友都会问:你有没有学钢琴?你可以到我家里来,我教你啊!还有一次我和女儿在电梯里碰到一个老太太,她马上和我女儿说:唉哟,你好可爱。你会不会画画呀?你到我家里去画画吧!其实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心存感激,但又很紧张,谁会把孩子送到一个不认识的人家里呢?!当然也不好意思打击老人的热情,只好敷衍着笑。但是,如果社区有这样的平台把资源整合起来,比如社区活动室有架钢琴,有间小小的美术室,那么大家就会很放心地把孩子放在那儿,资源也不会被浪费。可见,一个社区的育儿资源其实是非常多而且多元的,只是需要有人整合,多方利用。
把服务学习的理念带进社区
这种学习在国外是很流行的,其实说白了就是当你有意愿去帮助别人,却又不知道怎么帮时的一种学习。对于社区志愿者,我们都主张先教给他们一些服务技能,再用这些技能去做服务。之前我们有一位新加坡的同人,每年都来上海,他会教孩子们变魔术。等孩子学会了,就在社区里办晚会,让孩子们表演,或者带孩子去养老院,让孩子变给爷爷奶奶看。因为很多时候,孩子到了养老院也不知道该如何和老人交流,这时一项技能就能很好地为老人服务,孩子自己也有成就感。这种学习,是教会人一种服务的方法,这不仅可以带动社区服务,还能使服务的人不断强化自己的价值感。
项目化运作,让社区自我成长
社区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我自己的经验是可以将很多育儿服务和资源开发、整合变成项目去设计。在这种项目化运作的过程中,社区中总会出现一两位领袖式的人物,从我们带动他们慢慢商量策划,到他们越来越自主地去做一些事情。那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离开这个社区,再把这种操作经验复制到另外一个社区去,每个社区都会越来越好。社工或者说做公益的人要转变一个观念,那就是:不是我来做,不是我永远可以帮助你们,其实你们可以互相帮助。这种项目运作方式可以使社区自我成长,用自己的资源去满足社区住户的更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