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龙哥
根据儿童生长发育需求,其在婴儿期每天累计睡眠时间要达到15小时以上,学前阶段12—13小时。睡眠对于儿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父母育儿如何才能给孩子们一个高质量的睡眠呢?
“宝宝睡着了就是天使,不肯睡的时候简直就是小魔怪!”,说起哄宝宝入睡,相信每位父母在育儿过程中都有自己的不同感受。如果让你在“天天闹觉”和“到点就睡”的两个宝宝中选择一个,你会怎么选呢?
青儿素来以育儿有方法闻名朋友圈,她哄孩子的入睡方法简直可以用育儿教科书的标准来衡量,孩子每天都准点上床、早早入睡。她也因此获得了很多自由的时间,成为大家育儿学习的典范。
小琳则是一个育儿过程中,每天都被孩子入睡弄得焦头烂额的妈妈,每晚从儿子兵兵准备开始睡觉到睡着,小琳几乎得花上自己的所有时间。每次都是灯一关,儿子就开始闹,只好又哄又骗,只到两人都筋疲力尽,兵兵才能睡下,但睡眠的质量也并不太好。
相信宝爸宝妈们看完两个案例,一定对青儿深表羡慕,特别希望自己在育儿时也能像她一样;同样也一定与小琳感同身受,特别能理解她育儿的辛苦。但大家却有没有想过,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她们在育儿过程中截然相反的两种状态呢?其实关键在于父母在哄孩子入睡时,忽略了孩子的内心需求和感受。
01 合适的还是强迫下的睡眠
成人大都有这样的经验,强者可以运用自己的能力或权势对弱者做出暗示,使弱者根据强者的暗示行事。
对于成人希望摆脱孩子的束缚,让自己轻松一些或做点事情时,成人育儿时就会以为了孩子健康为由,暗示甚至强迫孩子在不想睡觉的时候去睡觉。因为孩子处于弱势地位,所以他们就会被迫做出调整,以适应成人的要求。
这样的孩子往往会显得比较安静、守规矩,但更没有主见、容易服从。
02 分离焦虑导致安全感缺失
这一点在两岁左右的孩子身上会表现得更为突出,这个阶段的孩子正处于自我认知的关键阶段,正开始尝试更多与父母的分离。如果白天父母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没有处理好孩子这方面的需求,到了夜晚入睡时,孩子就会因睡眠时与父母的分离而产生恐惧,最终影响其平稳入睡以及睡眠质量。
这样的孩子通常会表现得比较烦躁、焦虑、缺乏安全感。
如此看来,睡眠不仅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还会伤害孩子的心理健康!那究竟怎样才能让孩子好好睡觉呢?
01 父母育儿时,给孩子充足的安全感
白天父母在陪伴孩子时,对于孩子的分离认知尝试,父母应予以积极地回应。孩子想离开父母独自玩耍时,父母不要干预,安静地陪伴即可;孩子跑过来需要父母的拥抱时,父母给予热情地响应。这样孩子就能逐渐分清自己与父母是独立的个体,同时建立起初步的安全感。
晚上入睡时,父母可以通过睡前故事等安静的活动,陪伴在孩子身边。再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就在家里,哪怕暂时有事离开,在他需要的时候就会及时回到他的身边,帮助孩子消除分离恐惧,建立良好的安全感。
02 父母育儿时,尊重孩子自然的选择
对于孩子而言,睡眠如同吃喝拉撒一样,也是他们的自然生理需求。父母育儿时要学会顺应孩子的节奏,为孩子准备好适宜的睡眠环境:如贴着地板的床、轻柔的睡前音乐、有规律的睡前活动等。
当孩子有的困意时,就会自然想去睡觉,到早上孩子睡够了,也能自己起来,不但孩子开心,父母也能更轻松。
良好的睡眠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来说极为重要,只要做好这两点,就能给宝贝一个甜美的梦乡,又能让父母轻松愉悦,何乐而不为!
-END-
亲爱的,非常感谢你阅读我的文章!我是龙哥,两个女孩的父亲,与妻子一起创办了融和小屋三明正面管教。这里有育儿干货、有真实案例,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出处。如喜欢我的文字,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让我们在育儿路上共成长。
图片来源于网络,因无法核实出处,如若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