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出生后,体内储存的铁质一般会在6个月后消耗完,而6个月婴儿身体对铁的需求量很大,如果宝宝此时不能从饮食中获得足够的铁就易造成宝宝缺铁性贫血,所以爸妈们要想办法给宝宝补铁。这一时期正好又是宝宝添加辅食的时期,因此爸爸妈妈们可以从宝宝辅食入手,注意宝宝饮食食材的搭配,这样就可以有效预防宝宝缺铁性贫血的发生了。
“宝宝小小年纪也会贫血?”这也许让许多爸爸妈妈感到惊讶,但事实就是如此。根据我国卫生部公布的我国2岁以下的婴幼儿贫血率高达24.2%,这么高的数字确实要引起妈妈们的注意了。不过就像许多妈妈所问的,为什么宝宝小小年纪就会贫血呢?
宝宝们的身体发育速度很快,6个月时体重会超过出生体重的2倍,1岁时的体重是出生时的3倍以上,婴儿身体对于铁的需要量甚至超过了成年人。
而新生儿刚出生时,身体内储存的铁质来自于母体,这部分铁质可以满足宝宝4-6个月的需要,但是母乳中铁质很少,因此宝宝6个月之后,来自母体的铁质基本上就消耗完了。所以,如果在宝宝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的时候,喂养方式不合理、食物结构不完善,从辅食中获得的铁质不足,就会造成宝贝发生缺铁性贫血。
宝宝预防缺铁性贫血,最安全也是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从天然的食材中摄取铁,就这个年龄段来说,妈妈们在给宝宝添加辅食的时候,要注意食材的选择与安排。
婴儿补铁饮食三个原则
饮食原则一:选好补铁辅食食材
虽然说从食材中可以摄取一定量的铁,但每种食材的含铁量却大有不同。蔬菜类来说,叶菜的含铁量较高,其中最高的是油菜,达到了9.5毫克/100克,其次是苋菜和芥菜。而人们普遍推崇的菠菜,其含铁量实际上还没有油菜的一半。
动物性食品中,动物肝脏和动物血的铁含量最高,为10毫克-25毫克/100克,大约是家畜家禽肉和鱼肉的10倍。鸡蛋中的铁则主要集中在蛋黄,含量和禽畜肉差不多。
饮食原则二:补铁更要让铁吸收
这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原则,补铁≠吸收了铁,铁没有被吸收,怎么补都是白搭。说起铁的吸收,就要提起两种铁,一种是卟啉铁,一种是无机铁。
卟啉铁,也叫血红素铁,是一种吸收率高的铁,主要存在于动物肝脏、血液、禽畜肉中,宝宝吃了比较容易吸收,补铁效果也比较好,蛋黄的含铁量也不错,不过吸收率偏低。
而无机铁则存在于蔬菜和奶类中,虽然蔬菜中的含铁量不算低,但是宝宝食用后能吸收的量却很有限,可以说补铁效果不理想。在宝宝还没开始接受肉辅食时,可以用铁强化的米粉作为补铁辅食。
饮食原则三:添加补铁辅食循序渐进
补铁辅食最好从铁强化的米粉开始,最初少量添加,以后逐渐增加。之后可以添加蛋黄,最初每天1/4个蛋黄,逐渐添加到1/3、1/2、3/4,直到每天1个煮鸡蛋。当然,如果出现鸡蛋过敏现象,则应该立即停止喂养。
从8个月开始,就可以给宝宝添加瘦肉末、肝泥、鱼肉蓉、动物血,也是遵循从少到多,逐渐增加的过程。
预防缺铁性贫血辅食推荐
鸡肉泥
原料:鸡胸肉30克
做法:
1、将鸡胸肉剁碎。
2、用锅将鸡胸肉蒸熟。
3、将蒸熟的鸡胸肉压成泥状,再用汤匙给宝宝喂食。
鸡肝泥
原料:鸡肝泥30克
做法:
1、鸡肝洗干净,鸡肝剁碎。
2、将鸡肝用锅蒸熟。
3、将蒸熟的鸡肝切成小块捣成泥状,然后可以用汤匙给宝宝喂食。
蛋黄泥
原料:蛋黄1颗
做法:
1、将鸡蛋放入消毒锅中蒸熟。
2、剥开鸡蛋,取出蛋黄;将蛋黄用汤匙压碎。
3、给宝宝喂养时,加入少许开水即可。
宝宝在6个月添加辅食时,妈妈们要特别重视其铁质的补充与吸收,以免发生缺铁性贫血,给宝宝健康带来威胁。各种辅食的安排与制作方法可以有效起到预防贫血的作用,希望妈妈们能够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