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疾控中心昨天发布了我国0到2岁城市婴幼儿过敏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结果显示,我国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近年来快速上升,超过4成家长表示,自己的孩子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过敏症状。那么,引起宝宝过敏的最常见食物有哪些?如何有效预防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首次调查研究:婴幼儿过敏性疾病高发
过敏性疾病是全球第六大疾病,也是18岁以下人群的第三大常见疾病。中国疾控中心本次是我国首次开展的婴幼儿过敏症状及风险因素调查研究。参与调查的婴幼儿家长中,有40.9%自己报告孩子曾经发生过或正在发生过敏性症状;0到2岁婴幼儿中,医疗机构报告的各类型过敏性疾病的患病率为12.3%,其中,过敏性症状以皮疹瘙痒、眼鼻症状和胃肠道症状为主。

环境和饮食结构变化导致过敏性疾病增加
调查结果显示,婴幼儿过敏的相关风险因素最主要的是遗传家族过敏史,父母均有过敏史的婴幼儿过敏发病高于父母无过敏史的婴幼儿3.6倍,在孕产期造成婴幼儿过敏的危险因素包括剖宫产、吸烟或二手烟、孕期使用抗生素或解热镇痛药、孕期经常使用消毒剂或杀虫驱蚊剂都会增加婴幼儿发生过敏的风险。在哺乳期的危险因素包括出生3天内不是纯母乳喂养,添加普通配方奶粉等。
中国疾控中心婴幼儿过敏调查项目组专家陈同辛表示,从30年的经历来看,遗传背景变化都不会太大,主要是环境和饮食结构的变化导致了过敏性疾病的增加,有效干预环境,会使过敏性疾病数量降下来。

中国疾控中心:将采取措施干预婴幼儿过敏发生
中国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鉴于我国目前婴幼儿发生过敏几率较高的现状,国家将采取早期筛查等多项措施来干预婴幼儿过敏发生。
大力提倡母乳喂养
根据调查结果,目前被证明预防婴幼儿过敏的有效措施包括准妈妈避免接触过敏原,提倡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早期谨慎使用普通配方奶粉、经过医生评估使用低敏的适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大力提倡母乳喂养等。

陈同辛表示,母乳里面的蛋白质和人类组织上的蛋白质结构相似,称为同种蛋白质,他们不容易发生别的免疫反应,不容易过敏,而且母乳里面本身含有过敏预防需要的益生菌。另外,母乳里面还含有免疫物质,这对于婴儿的肠道发育都是有作用的,所以应该首选母乳喂养。
开展医务人员专项培训
除此之外,中国疾控中心还将马上开展医务人员专项培训,提高普通医务人员对过敏性疾病的识别能力。在孕期和哺乳期对孕妇和新生儿进行过敏性风险筛查,对已出现过敏症状的婴幼儿进行早期干预等。

中国疾控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副主任金曦表示,把过敏预防纳入到常规的妇幼保健工作中去是因为过敏从孕期就已经开始,所以它涉及到孕期保健,孕产妇保健和儿童保健方面。对此需要开发一系列的教材,为妇幼保健工作者,特别是为儿童提供系统保健的广大社区的卫生工作者进行相关地培训,普及过敏防御知识。
新闻多看点:
常见过敏有哪些?
很多家长都觉得过敏不是什么大病,其实儿童的过敏与成人过敏还是有很多区别的,过敏会对宝宝的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引起宝宝过敏最常见的食物有坚果类,比如花生、牛奶、鸡蛋、大豆和小麦等。对于婴儿来说,牛奶和鸡蛋是最主要的食物过敏原,年龄越小,过敏的越多。食物过敏对宝宝来说还存在着交叉反应性,比如对牛奶过敏的宝宝可能对羊奶也过敏,并且其中40%的宝宝还可能同时对大豆也过敏。过敏主要影响皮肤、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最常见的过敏疾病是特应性皮炎,也就是湿疹。宝宝有时出现吐奶、腹泻、便秘等消化道症状,其实也是过敏的症状。

过敏难治疗 预防更重要
婴儿期宝宝发生的过敏,随着年龄增大,有一部分会自然缓解,症状消失,以前过敏的食物也可以正常进食,而一部分宝宝则可能进而发展成哮喘等病症,而且会增加过敏原的种类,影响其一生。宝宝发生了过敏,只能采取回避过敏原和对症治疗的方法,通常很难治愈,因此预防过敏比治疗重要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