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希望我们的孩子健康快乐,活蹦乱跳。但很遗憾,有一群宝贝,是上帝最钟爱的苹果,出生之时被上帝轻轻地咬上一口,带着不完美的记号来到人间。今天,我们选择这个主题,是希望大家能走近这群孩子,帮助他们,他们是折翼的雏鹰,但只要给予爱和支持,折翼的雏鹰最终也能振翅高飞,也希望这群孩子的父母,带着希望陪孩子见证每天的太阳!
培养视障儿童,我们可以这样做:
按照我国视力残疾标准,双眼中好眼的最佳矫正视力低于005或视野半径小于10度的为盲人。由于盲童生活在漆黑的世界里,教育盲童,我们要从手开始,带他感受世界。
教会孩子用手感知世界:由于视力的缺陷,盲人常常用手的感觉来分辨事物,在盲童的教育中,要从小培养他们用手触摸物体,认识外部世界的能力。5、6岁以后还可以练习摸凸起的点,为以后学习盲文做准备。
除了用手抚摸各种玩具、生活用品、家具、花草、小动物,也要让他们参加父母或正常儿童的活动,经过适当的训练,他们可以自己穿衣、喝水,甚至做家务活都能胜任。
另外,请注意,如果你需要移动家具的位置,请事先让孩子知道。
训练嗅觉等感觉,弥补视觉缺失:训练触觉的同时,我们还应训练他们的嗅觉和其他未受损害的感觉,让他们用鼻子闻不同的调味品和食物的气味。通过联合感觉训练,盲童能克服先天的缺陷,提高空间辨析的能力,可以学会正常走路、跳跃和独立行动,甚至参与集体游戏和体育活动。
发展语言的同时,提高认知能力:虽然盲童会说话,但不少词语常常缺乏实际的感性基础,他们无法看到具体事物,无法准确地把语言和具体事物联系起来。所以家长要有意识地让盲童在学习语言时接触具体形象(如触摸实物、标本、模型等),增强他们的印象。
保护剩余视力:多数的盲童并不是双眼全无光感的,所以,要注意利用和保护他们的剩余视力,指导他们在有充足光线的条件下去看物体特征(如颜色、形象等),也可以借助于视力器械(如高倍放大镜)来使用视力,每次时间不宜过长。给盲童看的东西应轮廓清楚、重点突出、色彩鲜艳。这样既可以充分利用剩余视力去认识世界,又可以保护盲童的剩余视力,有利于身心的发展。
听障儿童的教育,这样进行:
听障儿童由于听力受损,大脑会通过视觉来补偿对外界的感知和认识,从而获得比较完整、准确的信息。学会用眼睛观察对他们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培养听障儿童的观察能力非常重要。
掌握儿童观察力的发展规律:儿童观察力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听障儿童除听力障碍外,与健全儿童有着同样的发展规律。3岁左右的儿童只能观察事物的表面或明显的特征,其观察的印象是模糊的、笼统的;5~7岁的儿童不仅能注意事物的表面特征,而且能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及分辨事物的细微差别,遵循发展规律,进行适龄训练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培养他们的观察兴趣:选择儿童感兴趣的事物作为观察对象,引导儿童在观察的同时,摸一摸、碰一碰,让他们的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认识活动,引起他们对观察事物的兴趣。当孩子产生兴趣后,注意力就会集中。适当地提供观察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听障儿童观察,使他们保持稳定的注意,并且主动自觉地在观察中比较、推理,教授观察事物的方法,还可以边观察边用语言描述。教育者与孩子还可以互相评议,看看观察得仔细不仔细,描述得逼真不逼真。
重视语言康复训练:前往正规康复机构寻求帮助。大部分聋哑儿童并非哑巴,他们只是因为听不到声音而无法学说话。通过正规的康复训练,儿童能恢复部分听力和学会说话交流,而在学龄前阶段完成语言康复训练,更能让聋哑儿童走进普通小学享受同等的教育,对他的人生起到重要作用。
智障儿童,需要这样的教育:
有部分儿童由于身体疾病、意外,影响大脑发育,导致智力低下,无法进行正常儿童的学习,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针对此类儿童,我们主要从刺激其脑部功能入手,尽可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和自信心。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一般地说,绝大多数的弱智儿都是由于患病引起的,例如患了苯丙酮尿症、克汀病、半乳糖血症等,对于这些疾病要积极治疗,越早控制病情,对智力的影响越小。
因材施教,多给予鼓励:由于孩子的智能比较低下,所以对学习的接受能力和对事物的敏感程度都比正常的孩子差,因此,教育不能千篇一律,要量身订制培养方式,逐渐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对孩子的微小进步都要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
到特殊学校学习:进入特殊学校,就更能根据孩子实际情况进行教育,有利于启发他们的智能。现在还提倡残疾儿童随班就读,以便向同龄小伙伴学习,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健康儿童的同情心和对残疾人的关怀。
尊重孩子,正面教育:弱智儿童也有自尊心,父母和老师不应以蔑视的态度对待他,否则会使孩子出现躲避、不愿接受帮助的倾向。
肢体残障儿童,需要这些帮助:
肢体残障的儿童,没有感觉器官及脑部的损伤,可进行与正常儿童的教育培养。对他们而言,心理重建,自信心的培养更为重要,培养他们身残志坚的性格将会让他们拥有与正常儿童同等的机会和幸福。
重建自信:不管是先天肢体残疾还是后天肢体残疾,无论是成年人或孩子在某一个阶段都会出现自卑甚至轻生的心理适应期。先天肢残的儿童在他们有了意识,认识到自己和其他人不同时,就会问为什么;
而后天残疾的儿童,在生命的危险消失后,马上就会问我为什么会这样。伴随着自卑、恐惧、迷茫,此时的心理自信建设、燃起生命之火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可以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和孩子们一起度过这段时期。
功能代偿训练和功能重建:对于肢残的儿童,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身体功能的重建。这是肢体残疾儿童的生活所必须的。人的代偿功能是令人惊异的,已经有许多用嘴写字、用脚代替手的部分功能的例子。
培养儿童良好个性:不管家庭条件如何,我们都不能娇惯孩子。也许身体的残障对他的生活造成影响,但这不是堕落的借口,我们更应该培养他积极乐观的性格,学会关心家人、集体、社会,当他能为社会献出自己的力量时,他们也会为自己感到骄傲的。
爸爸妈妈,小编想告诉你:
☆也许这个孩子并不完美,也许这个孩子以后的人生将会很艰难,但请你不要放弃,上天把这个孩子带到你的身边,是因为你比其他父母更有能力,他相信你会照顾好他,爱他。
☆请收起你的悲伤和自责,他的不完美不是任何人的错,只是命运给大家的考验。只有他的至亲你们,对他有信心,相信他能成才,能健康,他才有动力继续生存下去。
☆不要因为他的与众不同处处忍让。也许,他的身体是有些不同,但他也需要学会自理,学会去与其他人相处,去工作,需要理解别人,去努力生活。
☆请带他出去走走,不要怕他被嘲笑,被欺负。也许被欺负是难受的,但孤独的痛苦比被欺负难受一百倍,他们也需要朋友,需要友情。
☆关心他们的身体,也要关心他们的内心,他们和正常的小朋友一样,需要关怀,需要尊重,会争强好胜,会伤心恐惧,请你偶尔停一停,听听他们的心里话。
☆请你帮他打扮得干净整齐。也许他的面容与我们不同,但他们依然需要保持清洁卫生,这是对他的健康保障,也是让他赢得大家尊重的基本条件之一。
普罗大众,这样可以尽一份力
告诉孩子,与视障小伙伴玩耍时,和对方讲话前要先叫下他的名字,以免吓着对方。
告诉孩子,不要去嘲笑,歧视与自己不一样的同伴。
遇到残障儿童需要帮助,请毫不犹豫与孩子一起帮助他。
科学曙光
除了看得见的缺陷,还有很多儿童有看不见的缺陷,如多动症、自闭症、学习障碍,情绪情感障碍,言语障碍等。但随着科学的进步,科研人员们正在研究着多种针对特殊儿童的多媒体康复训练设备和软件,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提高康复训练的效率,对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
文/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