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如果想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传世的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家庭、学校、儿童所在的集体、儿童本人、书籍、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不难看出,家庭在塑造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长期、持续和潜移默化的
孩子从小到大,大多是家长以其自身的言行随时随地影响着子女。这种教育对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行、谈吐举止等都在不停地给予影响和示范,其潜移默化的作用相当大,伴随子女的一生,所以有些教育家又把家长称为终身教师。这种终身性的教育往往反映了一个家庭的家风,家风的好坏往往要延续几代人,甚至更长。而且这种家风往往与家庭成员从事的职业有关,如梨园之家、教育世家等。同时家风又反映了一个家庭的学风,学风的好坏也往往延续世代。
家庭教育的权威性
权威性是指父母长辈在孩子身上所体现出的权威。父母的教育易于被孩子接受和服从,家长合理地使用这一特点,对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很有益处的,尤其是幼儿。小朋友们在玩耍游戏中,出现争执情况时,往往引用父母的话来证实自己的言语行为是对的,如他们喜欢说:我爸爸是这样说的或我妈妈是那样做的等等。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决定着孩子如何看待和接受幼儿园、学校及社会的教育。强调父母权威的重要,还因为父母在孩子幼年时代始终扮演着双重角色:既是孩子安全生存的保护者,又是人生启蒙的向导。
重视德育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现在很多孩子家长十分重视智力的培养而忽视品德修养,这种观念值得警惕。例如,现在很多成绩优秀的大学生,容易因为点滴小事而对同学产生怨恨情绪。不得不说,这些孩子智商极高,但由于他们思想认识的偏差,才会有这样的结果。很多家长以为,孩子能认识很多字、学会很多儿歌、很早就会加减法,是早慧的标志。殊不知,在智力的要素里面,这些能力都属于记忆能力。不要以记忆力作为替代儿童智商的唯一标准,我们更需要培养孩子的注意力、观察力、情商等综合素质。
家庭教育并非是需要家长花专门时间去做的事情,只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尊重的态度与宝贝沟通,并敏锐地观察宝贝们的情绪变化,施以科学的教育方法,您就不难教育出一个有个性、有能力、有责任心、有公德和对社会有用的好孩子。
编辑/周雪婧 文/伊顿国际教育集团亲子教育部教学督导 王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