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码相机的基本使用方法。
数码影像开始的时间大约在上世纪80年代,由SONY首先研发推出的无底片相机,将影象存储于电脑用小型磁碟片中。发展至今,数码相机已十分先进,功能十分强大,在城市家庭中已基本普及,一些专业数码相机也逐步走入寻常百姓家。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如何正确熟练使用专业数码相机。
二、专业数码相机的基本设定。
数码相机使用前必须先做一些必要的设置工作。如:分辨率的选择、曝光补偿的设定、白平衡的设定、感光度的设定,这些将直接影响到所拍照片的成像质量。一般数码相机设有多种画面品质:标准、精细、高精细(最高分辨率),其最高分辨率是由各款数码相机的CCD或CMOS元件的性能所决定的,CCD或CMOS像素越高,分辨率就越高,即成像质量就越高。
根据拍摄的对象、光线的条件设定ISO(感光度),设定你需要的压缩格式(它直接影响图象的的大小)。
ISO分别为:50、100、200、400、800、1600等。压缩格式分为:JPEG、精细JPEG、TIF、RAW等,JPEG可将图片大小压缩90%,是有损格式,但图片储存空间小,便于一般使用;TIF是非压缩格式,图象质量较好,使用空间相对较大;RAW是完全忠于原作的、不经过相机处理的格式。
三、数码相机功能的认识。
AUTO:顾名思义,这是全自动档,在传统相机中,Auto会根据内置测光表给定一个快门、一个光圈,你所需要做的就是按下快门就可以了。在数码相机中相机还要再多做一些工作,那就是白平衡和ISO,当然在默认模式下,也是自动白平衡和ISO。
P:程序曝光,其实就是一个A档和S档的组合,在这个档,你可以调节白平衡,曝光补偿,测光模式,相机会根据内置测光系统给出一组合理的光圈快门组合,你只需要用拨盘从中间选出一个合适的,在这个模式下你不用考虑溢出。其他的和A/S是一样的。
A(AV):光圈优先模式。在这个档内,你所能调节的只是光圈,相机会根据内置测光系统给出一个恰当的快门速度,保证相机正确的曝光量。当然,在数码相机内,你还可以手动控制白平衡,控制曝光补偿,控制测光模式。这些是Auto所不能的。光圈优先可以很好地控制景深。
S(TV):快门速度优先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你所能调节的不是光圈,而是速度,当然你也可以调节诸如白平衡、曝光补偿、侧光模式等,相机会根据你所选定的速度给出一个合适的光圈,这个模式一般用在运动摄影,或者固定速度摄影,比如你要拍流水,要固定快门速度1/4,此时用S档最好了。
M:全手动档,在这个档内,内置测光系统不能控制光圈和快门,光圈速度随意调节,如果经验不足,这个档很容易出现曝光不足或者曝光过度,只有在一些极端的情况下才使用M档。
数码相机的机顶转盘上常见有Auto/Av/Tv/P/M档拍摄模式,在Auto/A/S/P档中曝光值是被内置测光表锁定的,通过调节光圈是不能改变曝光值的,所改变的只是景深。只有在M档中才会改变曝光值,因为M档是不受内置测光表限制的。在A/P/S中想改变曝光值要靠调节曝光补偿,在A档中调节曝光补偿实际上是对速度进行调整,在S档中是对光圈进行调整,在P档中对两者进行调整。
感光度:简称ISO,是CCD或CMOS对光线的敏感程度,100、200、400较常见,数值越大,越适合拍暗处的物体,但相应的噪点也会增加。但该功能不等同于增益。
白平衡:白平衡是数码相机的一个极重要的概念。所谓白平衡,就是数码相机对白色物体的还原。当我们用肉眼观看世界时,在不同的光线下,对相同的颜色的感觉基本是相同的,比如在早晨太阳初升时,我们看一个白色的物体,感到它是白的;而我们在夜晚昏暗的灯光下,看到的白色物体,感到它仍然是白的。这是由于人的大脑已经对不同光线下的物体的彩色还原有了适应性。但是,作为数码相机,可没有人眼的适应性,在不同的光线下,由于CCD或CMOS输出的不平衡性,造成照片色彩还原失真,导致图像偏蓝,或者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