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期《电子娃娃的未来》一文刊出,反响多多。但也有很多妈妈提出了她们的困惑:在这个电子产品把孩子紧紧包裹的时代,又该怎么办呢?为此,刘丹老师讲述了她为女儿毛毛提供的不插电武器,也许可以对我们有所启发。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临床心理学方向博士毕业,现任清华大学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临床督导。具有非常丰富的青少年心理及家庭治疗的经验。曾参加首期中德高级心理师连续培训项目。
让孩子体验到现代高科技的同时,也要保留和利用不插电的武器。还要动用智慧,启发、陪伴孩子玩起来。
寒假到三亚度假,对孩子来说,是愉快的旅程;但对带孩子的父母来说,也许是一场噩梦。而最后,没准也会演变成孩子们的一场噩梦。
旅途中的混战
这天,我们几家人一起开着旅行车带孩子们出去玩。在车上,两个小一点的孩子经过十几分钟的新鲜后,开始躁动不安。站起来、坐下去、往前扑、向后爬,把手伸出窗外,后来索性把头也伸出去,既不安全,又搞得大人神经紧张。两个母亲分别竭尽全力地控制淘气的儿子,结果是,非但孩子没有安静下来,妈妈们也都变得歇斯底里,几近抓狂。无奈之下,一个母亲掏出了iPhone让儿子玩,另一个见状,也掏出了iPad。两个孩子分别安静地玩了一阵儿,不知道怎么就凑到了一起,开始抢着玩同一个游戏。因为互不相让,又动起了手脚,结果,手机打到了一个的头,iPad被拉扯着掉在了地上。一位母亲呵斥自己儿子动作鲁莽摔坏了昂贵的东西,而小家伙又不住地反驳辩解;一位母亲检查儿子的伤势,试图阻止他的号啕,并担心着手机是否还能用,车厢里热闹非凡,一团混乱。
4件不插电武器
稍微安静了一些之后,我对女儿毛毛说:去,给两个弟弟讲故事吧!一直冷眼旁观、暗自窃喜的毛毛曾在混战中问我:妈妈,我小时候也这么折腾吗?我悄悄地告诉她:你基本不折腾。因为妈妈有武器!我所说的武器,就是一个小书包。此时毛毛从里面掏出来一本书,换到两个弟弟中间的位置,展开书,大声说:咱们讲故事啦!两个5岁的男孩子正怒目横眉、互相敌视着呢,现在应声而起,凑到小姐姐身边,一起看那本被毛毛从小翻烂了的书《米老鼠》。车厢里面立刻安静了下来,除了毛毛大声读书的声音,还可以听得到两个男孩子均匀有力的呼吸声。
一个故事讲完,毛毛的气儿还没喘匀,两个弟弟就一起大声恳求:再讲一个!再讲一个!于是,毛毛开始讲下一段,就好像小时候爸爸妈妈给她讲故事一样,绘声绘色,语气丰富。虽然她的年龄已是弟弟的两倍,可自己依旧还是那个一读起故事来就沉浸在其中的孩子,于是,3个孩子一起享受着故事。此时,我注意到了两个辛苦的母亲,她们各自手里拿着伤痕累累的电子设备,已经疲惫地睡着了。
一本故事书讲到了头,两个孩子还缠着姐姐不肯离开,要求姐姐再讲点什么。毛毛用眼神示意了我一下,我马上心领神会地从武器包中又拿出两个大绘图本,分给两个小家伙。又变出来一大盒水彩笔,让他们选自己喜欢的5种颜色。看到彩笔,两个孩子兴奋地叫起来。但随之,画什么呢?姐姐,我不会画。这样的话又从两个男孩子嘴里冒了出来。我宣布:这样吧,每人画两张画,送给我!画你们喜欢的东西就行,可以不像,但要色彩丰富哦!小一点的大鹏急切地问:姑姑,姑姑,把画送你后,这个本子可以给我吗?我说当然可以,他听了便开心、放心地画了起来。大他半岁的明明也拉着我的手问:姑姑,姑姑,我可以画3张吗?越多越好!我都预订。我回答他。10分钟后,大鹏攥着彩笔,歪在姐姐身上已经睡着了。而明明,正奋力地涂抹着他的第三张杰作呢!
第二天旅行的路上,毛毛又给弟弟们讲故事了,不过这次不是米老鼠,而是《脑筋急转弯》。不仅孩子们津津有味地听着、猜着、笑着,连大人们也忍不住加入其中,抢着回答那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并为自己能偶尔猜到一两个答案欢呼雀跃,又经常为完全想不到的那些答案而顿足捶胸。有时候还要和孩子们一起分析甚至争辩,车里好不热闹。
第三天的路上,毛毛掏出了她的重型武器一本网络上流传甚广的笑话集锦。其中许多段子,她都倒背如流,所以她可以严肃地、严谨地、敬业地、自己绝对不乐地讲完那些令人捧腹的笑话。下车的时候,大家还都在回味和讨论那些段子呢!毛毛也经常在家庭聚会和朋友外出聚餐的时候掏出她的这项重型武器,瞅准了大家有些无聊的光景,随机奉上一道道开心大餐。
高科技的电子产品,是人类发展、进步的标志,迅速更新的电子技术让人们对科学崇敬甚至顶礼膜拜,但同时,也让人们彼此越来越疏远和隔离。
需要人陪伴的阶段
这个小书包里,没有任何高科技电子产品,全部不插电!但它却有着神奇的功能,让孩子变得安静、专注、合作,甚至能让大人也抛弃动不动就低头看手机的状态,随着孩子们一起开心、放松、享受。
高科技的电子产品,是人类发展、进步的标志,迅速更新的电子技术让人们对科学崇敬甚至顶礼膜拜,但同时,也让人们彼此越来越疏远和隔离。大学宿舍、公司格子间都有这样的现象,两个人明明相隔不到半米,却要背靠背、不交谈,一切通过网络来联系。而对于未成年人尤其是学龄前的孩子来说,这个时候可是他们最需要和人交流的年龄段啊!陪伴他的,不应该是冰冷、封闭、无法沟通、难以给他各种思维方式传递的机器!
许多家长会有意无意地让孩子长期与电子产品厮混在一起,殊不知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在孩子最重要的情感发展阶段,缺少和成人尤其是父母充分的接触,情感敏感度下降,情感认知能力欠缺,情感调节能力低下。这样的孩子将来进入学校和社会,很可能会出现社会适应困难,人际交往障碍,严重者会出现心理疾病和精神障碍。
所以,希望家长们在让孩子体验到更好的现代科技的同时,也能保留和利用不插电的武器。还要充分发挥出父母的智慧,启发、陪伴孩子玩起来,帮助孩子充分发展情感能力,促进孩子身心的全面、平衡发展。
◎编辑/吴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