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8个多月,主食以米糊和配方奶为主,已萌出乳牙。但最近发现,宝宝经常流口水,有口臭现象,嘴里还长出一些白色絮状物,且不愿意进食。请问这是喂食不当造成的,还是患了口腔疾病?应该怎样护理?橙子妈
专家回答
宝宝发生口臭的主要原因一般都是生理性的,比如口腔内有食物残渣、没有注意清洁等,经过细菌发酵而产生异味,就会形成口臭。当然,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出现疾病时,也会引起口臭。
考虑到宝宝现在8个多月,有口臭,嘴里长有白色絮状物,且不愿进食,他可能是患了鹅口疮。鹅口疮是可以预防的,家长要注意宝宝的口腔卫生,喂哺母乳前需要清洁乳头,喂食后要给他喝上少量的清水来清洁口腔。此外,宝宝的食具、玩具都需要高温消毒,以降低细菌感染的机会。
【小儿口臭】
一般来说,小儿口臭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硫性口臭,另一类是氨性口臭。
硫性口臭:因口腔物质分解而产生带有特殊异味的硫化物,从而产生口臭现象,属于生理性口臭,多为局部性口臭。
氨性口臭:氨性口臭多属于病理性口臭,是生病时的一种外在反映。口腔疾病、耳鼻咽喉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以及消化系统疾病等,都能引致口臭。
母婴温馨提示:
生理性口臭的主要原因是口腔卫生问题,如口腔内有积奶或食物残渣等未能及时清洁,就会出现口臭。此外,口腔干燥也会导致口臭,因唾液中含有多种抗体以及活性酶,具有自我清洁的功能,当口腔干燥时,唾液的自洁功能就会相对下降,从而发生口臭。
由于口臭种类不容易分辨,若宝宝的口臭问题较突出,应尽快带他到医院就诊,根据医生的嘱咐,合理用药进行治疗。
【奶瓶性龋齿】
奶瓶性龋齿是指宝宝因经常在入睡前吃奶,使牙齿泡在乳汁或配方奶中,长期下来,让乳牙发生严重的龋齿,还会造成牙齿不整齐的现象。
护理要点:
尽早戒掉睡前吃奶这习惯。
宝宝进食后,可喝一些清水或盐水清洁口腔内部,并用纱布沾水清洁牙齿表面。
若发现龋齿现象,应尽早就医治疗,以防蛀牙传染,使其它牙齿受到牵连。
【鹅口疮】
鹅口疮,又名雪口病、白念菌病,是由白念珠菌引起的口腔黏膜疾病,多见于新生儿以及婴幼儿。得此病的宝宝,初始时口腔黏膜出现乳白色的斑点、斑片,微凸,不易擦掉;若不及时治疗,白斑片会不断扩大,可蔓延到牙龈处、咽喉部、扁桃体等,引起病变,从而出现呼吸、吞咽困难等问题,宝宝也因疼痛而烦躁不安、不愿进食,有时还会伴有轻度发热的现象。
护理要点:
病情轻者,可用2%的苏打水,在宝宝进食前后清洁口腔,一般2~3天即可好转或消失,无须使用其他药物。若2~3天仍未见好转,应及时到医院治疗,以免病情恶化。
注意宝宝的口腔清洁。对于还不会刷牙的小宝宝,进食后可喝一些清水或盐水来清洁口腔;对于1岁半以上的宝宝,家长应有意识地教导他们学会刷牙来清洁口腔。
食具、玩具需要高温消毒。宝宝的餐具、玩具洗净后需要进行高温消毒,降低细菌感染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