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 动,指的是胎儿在子宫腔里的活动冲击到子宫壁的动作。怀孕满4个后,即从第5个月开始母体可明显感到胎儿的活动,胎儿在子宫内伸手、踢 腿、冲击子宫壁,这就是胎动。胎动的次数多少、快慢强弱等表示胎儿的安危。胎动是胎儿在妈妈子宫内的活动。
1.胎动的模式
全身性运动
整个躯干的运动,例如翻身。这种运动力量比较强,而且每一下动作持续的时间比较长,一般为3-30秒。
肢体运动
伸伸胳膊、扭一下身子等等,每一下动作持续时间一般为1~15秒。
下肢运动
也就是我们常常感觉到的宝宝的踢腿运动。这种动作很快,力量比较弱,每一下胎动持续时间一般在1秒以内。
胸壁运动
比较短而弱,一般母亲不大容易感觉得到。
2.胎动的感觉
对大部分的孕妇而言,胎动是种令人兴奋的体验,是让人能亲身感觉到生命正在自己的腹中孕育的证明。如果是头一胎,那么在18~20周左右,就会注意到胎动,而如果这已不是头一胎,那么可能在16~18周,甚至更早期即能感觉到胎动。这主要是因为,最早的胎动感觉起来像鱼在游泳或翅膀在舞动一般,常被误以为是消化不良、胀气或饥饿所致,但有经验的母亲比较了解会发生些甚么征兆,因此比较能及早确认出胎动的感觉。
为何会胎动呢?胎儿逐渐发育长大后,会伸展屈曲的四肢,这些动作可以帮助胎儿肌肉适当的发育,胎儿约自第8周起即会开始运动,此时脊柱亦开始进行细微的小动作。在这个时候的胎动母亲还无法察知。自16周结束起,完全发育的四肢会开始活跃的运动,通常母亲在这个时候可以感觉到胎动,但有些人可能还是不知道这是甚么感觉。胎儿的拳打脚踢、转身等动作,不仅能感觉得到也能看得到。随着胎儿渐长,胎动于30及32周间最显着。在20周时,每日平均胎动的次数约为200次,在32周时则增加为375次,每日的胎动次数可能介于100~700之间。
自32周之后,胎儿逐渐占据子宫的空间,其运动明显的受到限制。虽然受到限制,胎儿偶尔还是会发出用力的一击。当胎儿的头部撞在骨盆底的肌肉时,会突然觉得被重重一击。更换位置和情绪反应胎儿除了为锻炼及协调成长中的肌肉而运动外,还会因其他原因而产生胎动现象。例如,胎儿可能正在变换姿势,或因坐姿或站姿令胎儿感到不适而移动。
3.胎动时间
夜晚睡觉前
一般,宝宝在晚上是动得最多的,一方面比较有精神,另一方面,孕妈咪通常在这个时间能静下心来感受宝宝的胎动,所以会觉得动得特别多。
洗澡的时候
吃饭以后,孕妈咪体内血糖含量增加,宝宝也“吃饱喝足”有力气了,所以胎动会变得比饭前要较频繁一些。
对着肚子说话的时候
可能是因为在洗澡时孕妈咪会觉得比较放松,这种情绪会传达给宝宝,TA就比较有精神。
听音乐的时候
准爸和准妈们都表示在和宝宝交流的时候,宝宝会有回应,用胎动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