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白文和
在小孩子成长过程中,经常接触孩子的母亲或祖母们为逗他们玩儿,使其高兴,往往会睹物生情,就地取材,脱口说出几句顺口溜教他们学,并在一次次地说、学过程中不断地改进原话和内容,最后固定下几句,成为流传下来的儿歌。孩子们也在一次次地学、说儿歌中接触生活,认识事物,并逐渐融入社会生活。我至今还能记起的儿歌有以下几首。
扯勒勒,揍饽饽
扯,扯,扯勒勒,
扯到炕头儿揍饽饽。
揍个香的,扔在缸里;
揍个扁的,扔在碗里;
揍个圆的,放在盘里;
揍个白的,揣在怀里;
揍个甜的,留着过年的;
揍个糠的,塞进——裤——裆——里。
当孩子呀呀学语、蹒跚学步时,一般都学这首儿歌。奶奶或妈妈与孩子面对面坐在炕上,四只手牵在一起,大人拉着孩子两手一拉一送,口里说着“扯,扯,扯勒勒……”在摇动中大人教一句孩子学一句,不大会儿就学会了。
小耗子
小耗子儿,上灯台;
偷油儿吃,下不来;
叫奶奶,抱猫来;
叽里咕噜滚下来。
小孩子长到一两岁,尤其是每当晚上点灯时分或感到有耗子动静时,大人们便应景教这首儿歌,小孩子学得快、记得牢。
月儿婆婆
月儿婆婆,筛锣锣;
炒豆儿吃,没柴禾;
拾——去,拾不着;
你变耗子,我变猫;
你猫喽,我找你;
你出来,我咬你。
小孩子两三岁时学这首儿歌,边教边学,再带上点儿简单动作,大人孩子那种亲昵无间劲儿体现得淋漓尽致。
姥儿家门口唱大戏
拉,拉,拉大锯,
姥儿家门口唱大戏;
接闺女,唤女婿,
外甥外甥女儿也都去!
三四岁直到七八岁的孩子学说这首儿歌。
打日本儿
小日本儿,来横行,
中国造了个大飞艇;
大飞艇,飞得高,
中国造了个大刺刀;
大刺刀,杀人快,
中国造了个武装袋;
武装袋,盛枪子儿,
喷儿啪喷儿啪打日本儿;
日本儿打跑咧,中国就好咧!
抗日战争期间的孩子大都会说这首儿歌,并延续到解放战争时期还在说。
或曰:“这叫什么儿歌耶,土得掉面儿”!是的,当年的母亲们没上过学,没读过“子曰”“诗云”,没学过“四书五经”,也没学过唐诗、宋词、元曲。而为了教子,母亲们取材于周边鲜亮的生活,编出了这接地气的原生态儿歌,真可谓“难能可贵,难能可贵!”
几十年后,我膝下有了两个孙女。我教她们的是唐诗、宋词及革命歌曲。到学龄时,她们已能背诵主席诗词在内的六、七十首诗词,能唱十几首歌曲了。这是距今二十年前的事了。
今天的小孩儿从一两岁起就接触手机、电脑什么的了,几岁的孩子摆弄起电脑、手机来不亚于大人,不用说现代儿歌,什么游戏都能玩儿,他们绝然不会再跟大人学什么“扯勒勒”、“月儿婆婆”了。我相信,再过二十几年,新一代的孩子已经玩儿上超级太空游戏了。历史的长河将把人类推向更高的文明。(来源:故乡人网站,www.guxiangr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