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温暖的家,离开千依百顺的爷爷奶奶,走进陌生的幼儿园,身边是不顺从迁就的同伴,是非常严肃的老师,宝宝表示压力山大!
别说开开心心上学堂,有一天可以不哭,就已经是进步了!这是一位妈妈的感慨。
踏进学堂真的如此痛苦吗?我们来个欢乐校园行四部曲吧!
Step1
初入幼儿园,妈妈要淡定
要想入园顺利,妈妈和宝宝都要做好以下准备:
环境适应准备:带宝宝参观幼儿园,熟悉幼儿园的环境,为宝宝介绍幼儿园的生活,这可以消除宝宝的不安全感,让他心里有个底。
生活习惯准备:锻炼幼儿的自理能力,如:吃饭、穿衣、入厕等;入园前就将幼儿的作息时间调整到和幼儿园较一致的步调,这样,宝宝就不会因为突然发生变化而不知所措。
心理准备:最重要的是妈妈的心理准备,记住,你淡定,宝宝才不会害怕;你不淡定,宝宝就容易害怕。所以,你需要放松,不能太紧张。
Step2
幼儿园的必修课学独立
进了幼儿园,我们的宝宝就不是奶娃娃,他已经是学生了,他需要自己照顾自己,遇到困难,要自己想办法。这时候,妈妈爸爸要狠心点,该独立的时候就及时放手。
另外,我们还要注意:幼儿园和家庭,统一步调。家长的要求和幼儿园的要求尽可能保持一致。有些习惯要纠正过来:幼儿园要求小朋友自己吃饭,但一回到家就打回原形要妈妈喂;幼儿园要求小朋友玩具玩完后放到指定的地方,可是回到家,玩具满屋子飞。既然在幼儿园做得好,在家里也有能力做好,妈妈要坚定自己的立场,对宝宝的能力有信心。
我们建议家长可以跟老师了解幼儿在园情况,根据幼儿园的要求在家里设计一个《好习惯养成表》,孩子做到了就奖励一个大拇指,攒够十个大拇指后就满足孩子的一个要求,比如买个小礼物等。这种做法,心理学上称为代币法,在家庭教育上还是很有效果的。
Step3
打闹中建立友谊
学龄前儿童的思维发展水平正处于自我中心阶段,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大多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来考虑问题,他们的移情能力还不是很强,而幼儿园正是培养这块能力的绝佳地方。因为小朋友们还不懂谦让,容易争闹,但他们会在争闹中达成共识。有时,孩子间的争吵打闹恰恰为孩子提供了学习与人相处的契机,妈妈应该给予适合的引导:
借助故事,提高孩子处理问题的能力
当小朋友们闹矛盾找妈妈求救时,妈妈最好问清事情的原委,启发他们辨明是非后自己去解决问题。妈妈大可以结合故事书里的桥段,让小朋友向他们的偶像学习,他们会在不同的故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他们的偶像会教会他们学会理解、接纳他人,学会说对不起。
教孩子学会管理并控制自己的情绪
情绪作为情商的核心,对于孩子来讲既是造成争吵打闹的关键因素,也是决定将来成材的重要因素。平时,妈妈们应该注意引导小朋友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告诉小朋友怎么去排解悲伤、愤怒等负面情绪。这对于孩子处理人际问题,很有帮助。
Step4
家庭作业,不能忽视
幼儿园的作业通常都是象征性地布置一些小任务,任务虽小,但是爸爸妈妈一定不要忽视,要按照老师的要求起到监督和协助幼儿完成的作用,因为这是在为将来幼儿上小学完成家庭作业打基础。家长的重视态度会影响到孩子对待作业甚至是长大以后对待工作的态度。在这个过程中家长需要注意的是:
少包办。孩子能自己完成的一定让他自己完成;
少批评。孩子做得不好的时候,家长不要批评孩子,以免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多鼓励。多用正面语言,鼓励幼儿的表现,增强孩子的自信;适时的帮助。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家长要及时给予帮助与支持,避免孩子完成不了任务时产生退缩心理。
总之,和孩子一起完成作业的过程,需要家长有一双智慧的眼睛,该出手时才出手,重要的是陪伴在孩子身边,用自己的态度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