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儿子出现了食指指物的动作,就会把那可爱的小食指指向不同的物品、人物、图画、场景尚不会言语的他嗯嗯啊啊,不停地问:这是什么?这样一个问题,问了有四五个月,后来我渐渐地发现,他指的很多物品,明明是知道的,可却仍然不厌其烦地问。(豆豆妈)
为什么不停地问?
皮亚杰用认知发展理论分析游戏时,他把孩子的游戏依据先后顺序分成了若干阶段。第一阶段,孩子从事的游戏源自肢体运动的快乐,比如孩子会自发地手舞足蹈,碰触悬挂的玩具,这一阶段发生在半岁之前孩子的身上。但此类游戏实质上在人与动物身上没有太大的区别。
而第二个阶段,就是我们常见的千万次地问,食指指物的出现让孩子的世界不再只关注自己,而是拓展到了其他的人,第三者的在场。他迫不及待地与妈妈或者别的人分享外界的一切这是什么?那是什么?
恰恰正是这十分简单的心理的练习,是游戏在进化过程中质的飞跃,是人与动物在游戏水平上最本质的区别。因此,这千万次地问所承担的绝不仅仅是认识事物,更大的意义在于:通过重复地问答,孩子的思维得到了发展,也建构了最为简单最为基本的交往图示,为孩子此后所要经历的智力与社会性发展奠定基础。
家庭指导攻略
一听说此事对于孩子的发展如此重要,你会不会有些惶恐不知所措了呢?其实,此事虽然重要,但属于孩子的自然成长,我们只要在顺其自然的基础上,适当引导就好。
多与孩子对话
我们要做到的第一点就是,把每次的重复当做第一次,不计较孩子问了多少次,也不嗔怪宝宝,耐心地有问必答就好,以此滋养孩子的好奇心。
变问为被问
在孩子对身边的事物十分熟悉之后,我们索性把有问必答升级,我们可以主动问宝宝:窗户在哪里?星星在哪里?奶瓶在哪里?让他用那可爱的小食指回答你,这样,孩子不但可以在回答中体会到自信,还可以让心理练习多一种模式,丰富孩子心灵的成长。
◎文/常燕玲 编辑/刘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