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婴童在线 » 新闻 » 新闻动态

今日财汇:奶粉配方将实行注册制 当月流量不清零缺乏诚意

来源:爆料汇 2015年12月09日 03:31   作者:beikaerxiaozhu

央企高额补贴引争议 专家:给亏损企业补贴是误解

今年前3季度,306家上市央企及其旗下子公司中出现亏损的公司达到67家,占比为21%。

据媒体报道,石化油服(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今年前3季度的“亏损王”,共计亏损约20.6亿元。

亏损排名前10名的上市央企共计亏损135.24亿元,平均亏损额为13.5亿元。去年亏损163亿元的中国铝业,今年前3季度继续亏损,最终亏损约9.3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上市央企或央企控股的公司均获得了或多或少的政府补贴。从2012年至今年上半年,中国石油获得342.24亿元的政府补贴,成为306家公司中获得补贴最多的,东方航空以98.26亿元排名第二。

实际上,央企获得补贴并非今年才有的事,2014年上市公司中报披露,2014年上半年上市公司共获得逾320亿元的政府补贴。

连续增长的高额补贴引发大量争议。

经济学家张维迎公开指出高额补贴政策的弊端,中国制定很多产业政策,给了很多补贴,使得很多企业学坏了,“不少企业就整天想办法申请政府补贴,并不去真正创新。”

从行业来看,制造业、采矿业等是获得政府补贴的“大户”,2014年国内上市公司三季报显示,前3季度,中石油获得补贴21.99亿元,中石化则获得政府补贴15.94亿元。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王志乐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前,各级政府以引导企业创新发展、促进就业、保障三农、加大投资等为目的,设置了各类专项或专门补贴。只要符合一定的资质、门槛或要求,不同体量、不同行业类别、不同所有制的企业都有可能获得补贴,例如,税收优惠、土地优惠、应急救灾、配套设施等各类隐性补贴。此外,一些地方为了招商引资也会对企业发放补贴。

此外,公众还质疑,相比科技类、服务类企业,资源类行业一直是市场竞争不充分的行业,经营压力小,利润率高,为什么这些行业也获得了大量补贴?

补贴是一种收税调控政策

“不是说谁亏损就给谁补贴,这并没有内在联系。”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表示,补贴政策是为了国家经济安全,对经济发展关键行业和核心环节进行补贴。“给亏损企业进行补贴”是个误解。

“企业亏损了,需要靠自己解决,靠市场解决。企业经营是市场行为。”针对当前央企获得补贴的现状,李锦分析,近年来,政府为支持企业开发非常规能源及缓解进口天然气亏损,对相关业务出台了补贴政策,具体包括页岩气补贴、煤层气补贴、进口天然气和LNG增值税先征后返、油(气)田企业自用成品油消费税返还等政策。

“在页岩气补贴方面,页岩气作为非常规能源,具有开发难度大、开采成本高、实施周期长、投资回收慢等特点。”李锦说,为推动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增加天然气供应,2012年国家出台页岩气财政支持政策,明确中央财政对页岩气开采企业给予0.4元/立方米的补贴,该项政策将于2015年到期。

财政部和国家能源局于2015年4月29日发布《关于页岩气开发利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明确“十三五”期间,中央财政对页岩气开采企业继续给予补贴政策,其中:2016~2018年的补贴标准为0.3元/立方米;2019~2020年补贴标准为0.2元/立方米。

“随着技术不断成熟,企业成本下来了,补贴也会随之下降。”李锦说。

在煤层气补贴方面,李锦认为,煤层气(瓦斯)既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隐患,也是重要的能源资源。加快煤层气的开发利用,是从根本上减少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增加能源供应的重要措施。

而煤层气开发利用市场尚不成熟,开发利用成本高,技术方面也存在瓶颈,为鼓励煤层气的开发利用,财政部2007年发布《关于煤层气(瓦斯)开发利用补贴的实施意见》,决定对煤层气民用燃气等进行适当补贴,中央财政按0.2元/立方米煤层气(折纯)标准对煤层气开采企业进行补贴。

另外,“对进口天然气和LNG增值税是先征后返政策。”李锦介绍,国产天然气不能满足国内天然气需求,为保障国内供应安全,需从国外引进天然气。

与进口气成本价相比,国内气价偏低,价格倒挂导致进口天然气长期亏损。为鼓励进口,缓解企业压力,2011年8月,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对2011~2020年期间进口天然气及2010年底前“中亚气”项目进口天然气按比例返还进口环节增值税有关问题的通知》。

通知要求,2011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在经国家准许的进口天然气项目进口天然气价格高于国家天然气销售定价的情况下,将相关项目进口天然气的进口环节增值税按该项目进口天然气价格和国家天然气销售定价的倒挂比例予以返还;对2010年底前“中亚-中国天然气管道”项目进口的天然气,也按上述政策返还进口环节增值税。

最后,油(气)田企业自用成品油也是消费税返还政策。李锦说,2009年,国家实施成品油税费改革,消费税税率大幅提升,由于成品油消费税在生产环节价内征收,经国务院批准,2011年2月,财政部印发《关于对油(气)田企业生产自用成品油先征后返消费税的通知》,明确自2009年1月1日起,对油(气)田企业在开采原油过程中耗用的内购成品油,给予消费税返还。

“政府对央企没有额外补贴,是根据企业特点、项目,采取退税补贴政策。是一种税收调控,不是单对某一个企业进行补贴。”李锦说。

对外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长安进一步说明,给央企补贴有各种各样的目的,包括扶持它的技术发展、技术创新,还有一些是因为企业的某项业务,比如给中石化的炼油环节的亏损补贴,是持续了很多年的做法。

李长安认为,中石油之所以受到诟病,主要还是因为其是垄断企业,油价调整跟不上市场变化,好像垄断了价格就会有巨大的垄断利润。“实际上不一定,有很多企业亏损就是因为价格缺乏弹性。包括电力、天然气、水行业等,包括公共交通部门”,其亏损往往有政府限价的原因。

“还是要按照国有企业分类改革要求,对国有企业区别对待。对带有公益性质的国有企业,补贴肯定会有,但要走向规范化、透明化以及公正公平,让老百姓明白为什么要对它进行补贴,为什么要提高它的上缴利润等。”李长安认为。

央企如何分享更多红利

除了质疑央企获得补贴过多,公众更期待央企能上缴更多红利回馈社会。

今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外公布《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国企红利上缴比例到2020年提高到30%。

所谓红利就是指国有资本收益。对于国企红利上缴比例的提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刘尚希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国有资本的性质是全民所有,其产生的收益应该全民共享,但目前国企红利上缴比例偏低,应该逐步提高。

按照目前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包括中石油在内的央企在依法计提法定公积金后,依据相关规定按净利润的20%上交国有资本经营收益。“过去是15%,现在提高了5个百分点。”李锦说。

2014年5月,财政部曾发布通知,决定从2014年起适当提高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比例。需缴纳红利的国有独资企业,应交利润收取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

调整后,第一类企业红利上缴比例为25%,这一类只有中国烟草总公司一家;第二类企业上缴比例为20%,包括中石油、中石化、中移动等14家;第三类企业为15%,包括一汽、宝钢、中粮等70家;第四类企业为10%,包括中国邮政、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等;第五类企业免交当年应交利润,目前仅涉及中储粮和中储棉两家企业。

而这样的安排也与国企经营状况有关。

“2005年以前,国有企业经营困难,政府没有要求它们上缴收益。2005年以后,国企日子好过了,开始上缴收益。按要求,2020年,国有资本收益上缴比例要提高到30%。”李锦说,央企上缴的红利不是直接分给每一个人,而是用于资助政府的社保和养老开支,用于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

刘尚希说,提高国企红利上缴比例还有利于形成倒逼机制,倒逼国企优化营利模式,提升营利能力,增强竞争力尤其是研发创新能力,从而加快国企改革和发展步伐。

李锦告诉记者,国有工业企业税负是其他企业的2.6倍。因为民企多集中在服务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比较多,资源型的央企税负最重。

以中石油为例,数据显示,2012~2014年,中石油境内上缴税费分别为4334.6亿元、4157.3亿元和4277.5亿元,均超过当年央企上缴合计的1/5(1.8万亿元、2万亿元和2.1万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11.7万亿元、12.9万亿元和14万亿元)的比例分别为3.7%、3.2%和3.1%。

在李长安看来,央企上缴的税费与获得补贴是两回事。实际上,其上缴的税费比得到的补贴数量多得多。“央企上缴红利是有很多依据的。一方面,从性质来看,它属于全民所有,采取上缴利润的方法可以体现公有性质;另一方面,是作为央企这样的国有企业,能够得到资金获取、土地出让等等政策方面的优惠。很多央企是垄断企业,提高他们返还的利润率,也是为了让它更好地回报社会。”

===============

奶粉配方注册制最快月底敲定 八成品牌将被淘汰

奶粉配方注册新政还未实施,行业内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食药监总局)监管一司司长马纯良在国家奶粉新政影响与对策高峰论坛上对媒体表示,除了奶粉配方注册制度外,更严格的是加大获得生产许可证企业的监督审查力度,淘汰一部分质量没有保证的企业,奶粉品牌将会大幅减少。目前外界所传的“一家生产厂只留3个系列”的说法只是一个讨论稿,将来有可能不会超过5个,审查范围是103家已经取得生产许可证的国内企业及73家国外奶粉生产企业,国产与进口奶粉将实行相同的政策。

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市场上有4000多个婴幼儿奶粉品牌,如果新政实施后,仅会保留600到800个品牌,这样就意味着现有的80%以上的品牌将会被淘汰出局。不过奶粉行业也是一个集中度较高的行业,数据显示,前12大品牌合计市占率达80%。

12月5日,乳业专家宋亮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称,预计奶粉配方注册制最快将在本月底颁布实施,按现有数据计算,保留下来的婴幼儿奶粉品牌数量在600~800个左右,大多品牌将被淘汰出局。从长期来看,奶粉的合理价位在150元左右。

配方注册制掀洗牌潮

今年4月份,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婴幼儿配方乳粉的产品配方要实施注册。9月2日,食药监总局发布《婴幼儿配方乳粉配方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已经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今年9月,国家食药监总局对外发布《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试行)》。根据该意见稿,同一企业批准注册的同一产品配方只能对应一种产品,不得生产不同品牌的婴幼儿配方乳粉。

彼时,就有乳业人士对记者表示,如果配方注册制如期施行,“一方多品”的乱象将得到遏制,整个行业将出现洗牌、品牌大幅缩减。

对于配方注册制的最终落地,马纯良在前述论坛上表示,该办法将尽快出台,目前法律司还在与别的部门沟通。

尽管尚无明确时间表,但不少企业已开始对旗下品牌做加减法。业内普遍认为,目前市面上至少有2000个婴幼儿配方奶粉品牌。按此推算,每家企业手中握着10~20个品牌,或存在一个配方供多品牌使用的情况,新政后至少有60%以上将被淘汰出局。

广州一家小型新西兰奶粉企业市场部人士表示,国内大多数企业执行的都是多品牌、多渠道运营策略,企业必须面临取舍,整合品牌数量、清理库存。

宋亮也告诉记者,预计新政策最快在本月底实施,很多企业已经在进行品牌调整,今年“双十一”期间就有不少品牌低价清理库存。相对来说,配方注册新政对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影响有限,巨头可以抱团整合,不符合标准的中小品牌将会被淘汰出局。

该市场部人士坦言,今年乳企日子普遍难过,明年还将有不少品牌被清洗,打算清理完手上的库存后就离场。“婴幼儿奶粉市场看上去很大,其实竞争激烈,市场投入费用过大。再加上现在进口国产品牌都打价格战,毛利也大幅下滑。”

行业告别高毛利时代

当前摆在整个行业面前“三座大山”:一是品牌众多、产能过剩,如何“去产能及品牌化”;二是国内整体市场及价格与国际快速接轨,给予企业及渠道应对时间太短,今年整体通过跨境进入奶粉销售额将超过200亿元;三是如何推动线下渠道升级,与线上融合发展。

有行业人士认为,婴幼儿奶粉业的寒冬有望在两年内回暖,但与往年有所不同的是,大多数普通婴幼儿奶粉将告别动辄60%的高毛利时代。

“今年整个奶粉市场都在萎缩,预计今年行业增长水平从前年的20%下滑至9%。”宋亮表示,乳业消费终端疲软、竞争压力加大导致企业之间大打价格战,大多数品牌的促销幅度在30%,有些甚至在50%以上。

去年持续至今的价格战在生产企业的业绩中可见一斑。记者翻阅多家上市公司财报发现,曾稳坐国产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头把交椅的贝因美今年前三季度亏损2.15亿元,雅士利、合生元发布盈利预警,预计全年净利润分别同比减少55%、90%。

这种情况仍将持续下去。国内一家上市乳企市场部负责人称,整个行业加强整合已经成为趋势,以往奶粉高价格、高费用、高利润的“三高”模式会向平价过度,盈利能力不断下降,中小品牌的生存空间会相对变小。

宋亮也谈到,除了一些企业尝试有机奶粉、洋奶粉等特殊配方品种,绝大多数普通婴幼儿配方奶粉的价格将告别高价时代。在欧美地区和日本,婴幼儿奶粉属于微利产品,奶粉的合理价位在150元左右。而在价格战之前,婴幼儿配方奶粉基本保持在200元以上,一些高端品质高达300~400元。

此外,随着大量奶粉品牌的退出,受影响比较大的婴童渠道也面临着转型。

===============

5成受访者直言当月流量不清零缺乏诚意

自2015年10月1日起,移动、电信、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开始推行当月流量不清零服务。方案实施两个月以来,人们在享受优惠的同时,也有不少人抱怨流量消耗速度比以往更快,手机流量“偷跑”现象屡屡发生。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益派咨询对1052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20.9%的受访者不满意运营商推出的流量不清零方案,49.0%的受访者直言当月流量不清零举措缺乏诚意,48.1%的受访者认为流量“偷跑”是智能手机通病,59.3%受访者建议不上网时关闭流量开关。

49.0%受访者直言当月流量不清零举措缺乏诚意

调查显示,流量不清零举措自10月推行以来,37.6%的受访者对此感觉满意,41.5%的受访者认为效果一般,20.9%的受访者不满意。

北京师范大学研二学生江雪认为,当月流量不清零举措是一种进步,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相对以前的毫无理由直接清零流量,不清零服务其实是一种进步。在提速降费的背景下,运营商也关注到大众的呼声。在未来数据流量大增的情况下,我觉得未来的流量服务会像香港那样,能够实现低价使用。所以,我相信未来的服务会更好,而这一举措只是第一步而已”。

如何看待运营商的流量不清零举措?49.0%的受访者认为此举措缺乏诚意, 47.6%的受访者认为其属于运营商的营销手段,38.1%的受访者认为具体实行还有待观察,22.3%的受访者认为切实得到了实惠。

中国移动用户李海成认为,运营商当月不清零举措明显诚意不足。“流量的季度包、半年包、整年包早就有了,而目前的当月不清零服务,更像是‘包两月’的流量包,而不是真正的流量不清零。就好比我在商店买了一个面包,以前规定一个小时必须吃完,吃不完就会收回,而现在变成了两个小时”。

对于流量不清零服务,37.5%的受访者最不满意运营商流量计费方式不透明,31.7%的受访者不满意手机流量比以前更容易耗完,30.4%的受访者认为具体措施解释模糊,28.7%的受访者表示当月流量没用完只能顺延一个月。

李海成前不久遭遇了流量仍被清零的问题。“我认为运营商在具体的服务解释上并不到位。因为运营商宣布会从10月开始不清零,因此我就在10月份修改了流量套餐,但是营业员并没有告诉我如果当月套餐更改流量会清零”。

中国移动石家庄分公司市场部的邓佳(化名)表示,公众可能对具体方案存在误解。“当月流量不清零并不是剩余流量永远不清零,而是说本月剩余流量可以转存到下月继续使用,但不能再继续转存至第三个月。并且在三种情况下流量次月会清零:一是流量套餐更改;二是优惠活动赠送的流量部分;三是用户办理的加油包或叠加包。”邓佳解释,流量属于移动的营利业务,所以不会每月都不清零。“即便每月的流量都不清零,移动将会根据亏损情况提高流量单价,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可能花费的更多”。

工信部日前发布的《2015年10月份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10月手机上网流量达到28.8亿G,连续10月实现翻倍增长。移动数据及互联网业务收入实现2572.6亿元,比1~9月增速下降6.8个百分点。据此,通信业知名观察家项立刚表示,当月流量不清零举措和流量使用增加与否并没有直接关系,流量使用增多证明流量不清零服务并没有影响运营商的流量业务经营,而收入减少则是运营商流量价格降低的体现。

48.1%受访者认为流量“偷跑”是智能手机通病

用户流量是否出现“偷跑”?调查显示,47.2%的受访者表示说不清,36.0%的受访者发现手机流量有“偷跑”,16.7%的受访者没有直观感受。

“最近两个月我的流量莫名其妙跑得很快,后来才发现在安装APP时默许了应用软件的安装运行权限,而我一般不会仔细看那些权限就允许,导致了我的流量最近消耗的特别快。”江雪表示在安装软件时忽视软件安装权限是导致流量“偷跑”的重要原因。

关于流量“偷跑”的原因,48.1%的受访者认为流量“偷跑”是智能手机通病,48.0%的受访者认为4G网速变快导致流量消耗增多。接下来是:运营商计费系统不透明(45.3%)、运营商流量监管不规范(44.6%)、APP市场缺乏管理机制(38.7%)、预装流量消耗很大的软件(32.7%)、用户操作不当(20.7%)等。

针对舆论质疑运营商计费系统存在问题导致流量“偷跑”现象,项立刚指出,计费系统是一个复杂且专业的系统。“计费系统根据国际电信联盟规定的计费办法而制定,其开发者也都是经过认证的相关企业,同时计费的管理和检查也都会由通信管理局等政府机构定期或不定期巡查。”项立刚表示,计费系统“牵一发而动全身”,基本不会出现问题。“而如果篡改计费系统将会投入巨额资金和技术,所以也不会有人故意去修改计费系统”。

邓佳认为流量偷跑是APP软件所致,“移动有严格规定和内部监督,并不会与任何APP开发商就流量进行分成。而流量偷跑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手机中安装的APP所致。因为APP中每张图片消耗多少流量完全是由APP制作方决定的,如果下载某些恶意APP,必然会导致很多流量被‘偷’”。

项立刚则直言,用户缺乏对智能手机的认识是出现流量“偷跑”现象的主要原因。具体体现在:第一,用户对流量统计软件了解不够清楚。比如将手机软件计算的流量误认为运营商的计费系统计算的流量。第二,下载恶意APP软件。某些APP软件在程序开发上存在漏洞,会造成大量流量消耗。第三,将手机作为开放热点分享。第四,、QQ等聊天软件中加入很多聊天群组。“尽管自己不发言,但是仍会接收其他人的消息,而且会有很多人在群组里发图片和视频,这样一下子就会消耗很多流量”。

59.3%受访者建议手机不上网时关闭流量开关

应如何避免流量“偷跑”问题?59.3%的受访者建议手机不上网时关闭流量开关,51.0%的受访者建议不下载来路不明的应用程序,44.7%的受访者建议手机安装流量监测软件,40.4%的受访者建议运营商加强监管力度。

江雪建议政府应设置专门监管部门,加强对运营商和APP开发商的管理。不断提高运营商服务质量,优化流量套餐,并制定APP开发原则有效防止恶意APP的出现,从而保护消费者权益;同时,用户自身也应该重视数据使用情况,防止流量偷跑。

邓佳表示,由于移动本质上属于商业公司而非监管部门,所以并没有在流量监管和APP检测上投入过多,也没有专门的监管部门。“我认为目前运营商的当务之急在于加强如何使用流量的互联网科普知识宣传,引导用户形成正确的流量使用习惯,同时也消除网络舆论对运营商的质疑”。

项立刚指出,对于消费者来说,必须认识到现在已经处于智能手机时代。用户需要对自己的智能手机功能有充分了解,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做好密码管理等安全设置。

受访者的其他建议还有,建立APP市场监督检测机制(37.1%)、运营商及时提醒用户流量使用情况(36.7%)、相关部门加强对恶意APP软件的排查(33.3%)、不接入无密码的可疑无线热点(31.7%)等。

受访者中,中国移动用户占65.8%,中国联通用户占19.1%,中国电信用户占14.4%。

0
精彩推荐
溯源营销怎么玩?小红书携金领冠力邀超模奶爸金大川共赴超凡之旅
溯源营销怎么玩?小红书携金领冠力邀超模奶爸金大川共赴超凡之旅

2025年盛夏,亲子出游浪潮再一次席卷小红书。随之而来的,是进入白热化阶段的品牌暑期营销突围战。如何在这场爆发式的亲子消费浪潮中,以差...详细

科大讯飞儿童专属交互方案焕新,让AI真正听懂孩子!
科大讯飞儿童专属交互方案焕新,让AI真正听懂孩子!

当下,AI与玩具结合已成为趋势,玩具行业需求稳增,很多企业通过毛茸茸的外壳和萌萌的大眼睛,再加上快速搭建的通用LLM+开源chat+芯片就实...详细

盛夏艺术盛宴正酣,更多精彩轮番登场!锁定尚悦湾,点燃孩子无限可能!
盛夏艺术盛宴正酣,更多精彩轮番登场!锁定尚悦湾,点燃孩子无限可能!

这个夏天,备受瞩目的2025上海青少年儿童美育大会尚悦湾暑期活动已于8月2日在尚悦湾广场璀璨启幕!整个八月,尚悦湾广场一层中庭将持续化身...详细

2025爱婴医院发展大会暨世界母乳喂养周主题宣传活动在京召开
2025爱婴医院发展大会暨世界母乳喂养周主题宣传活动在京召开

支持母乳喂养,呵护健康未来国际母乳喂养行动联盟(WABA)将每年8月1日-7日确定为世界母乳喂养周。目前,有超过170个国家参与这项全球性的健...详细

本周热门
全新Britax宝得适安全座椅 双面骑士PLUS重磅上市

儿童乘车使用安全座椅是车辆行驶中保护宝宝安全的有效手段。我国已于2021年将儿童安全座椅纳入《未成年人保护法》,随着交通法规的不断完善...详细

双十一再造爆款,佳贝艾特以品类第一姿态实力领航羊奶粉!

2022年双十一全球购物狂欢节正式落下帷幕,佳贝艾特在此期间一路高歌猛进,持续领航羊奶粉品类销售No.1,再次蝉联全网羊奶粉类目第一以及蝉...详细

喂养新时代,羊奶行业崛起的缩影佳贝艾特用实力力证什么是更好的营养!

一年一度的全民消费狂欢正式落下帷幕,今年双十一的婴配粉成绩单中,一直以持续高增速的羊奶粉类目表现尤为亮眼。这其中,作为引领羊奶这个...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