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近日,中国政府的一名顾问透露,当局可能会出台措施大幅抑制海外代购服务,以促进国内消费。如今,小规模的个人海外代购市场发展空间越来越小已是不争的事实,如何在严控措施实施后依然掌握商机,成为业者亟需考虑的问题。
降价、零关税、跨境电商加压海外代购
今年国际奢侈品牌在中国一改往日涨价姿势,接二连三地降价让中国消费者吃了一惊。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3月18日,国际奢侈品品牌香奈儿宣布在华降价,降价幅度最高达20%。另外,其他国际奢侈品品牌也先后宣布在中国市场下调或计划下调产品价格。
从3月18日到4月18日,香奈儿在华降价,引发了中国消费者的购物热情。(图片来源:资料图)
据了解,此次奢侈品牌在华降价,在欧洲的专卖店却是提价,逐渐把二者的销售价格拉近,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打压海外代购市场。
近期,中国与韩国、澳大利亚达成的自贸协定,大幅度地降低了关税壁垒,价差的缩小也使以化妆品、奶制品等商品为主的海外代购市场进一步萎缩。
据上海观察者网报道,超过85%的澳大利亚对华出口产品将享受零关税,4年后这一比例将升至93%,而协定完全展开时比例达到95%。根据协定,乳制品关税将在4至11年内削减20%,另外高达20%的葡萄酒关税也将在4年内削减至零关税。
另据武汉《楚天都市报》报道,韩国生产的智能手机、化妆品、电饭煲等小型生活家电、擦地机器人等将在中国市场热销。
3月18日,法国总统奥朗德在爱丽舍宫与马云会见,据接近奥朗德的人士透露,会谈期间,他和马云讨论了通过法国邮政局为阿里巴巴开发欧洲物流链的问题。(图片来源:欧洲时报记者黄冠杰 摄)
凭借更亲民的价格及品质和保障,大电商的海外代购平台迅速获得了大批海淘爱好者的青睐。与此同时,前几年被消费者所依赖的个人海外代购的热潮也渐渐平息下来。
海外代购要从“大集团军”中分一杯羹将变得越来越难。据广州《南方日报》报道,传统代购是小规模、零散化的海外购物,多半是卖家本人出境或委托当地朋友采购,综合考虑成本、关税等诸多因素,一次购买的产品量不可能太大,到货周期也相对较长,动辄一两个月的到货速度让人欲哭无泪。
专业化买手团队“春风依旧”
海外代购是否合法仍存争论,但在规章制度建立后,海外代购必然存在着被淘汰和转型的阵痛。
目前来看,中国跨境电商仍处于发展阶段,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中国国内买家在网上选购国外产品时,通常先挑选产品品牌,然后比较哪个价格实惠,但可供选择的商品种类少,以母婴、美妆等产品为主,随着海淘平台增多,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
而买手则可以弥补这种不足,因为许多海外难买的优质商品被较少的专业性买手所了解,论能提供的商品丰富度和实时性上,恐怕连京东、天猫都比不上。
在大规模采购的“集团军”中,更为细化和优质的产品依然存在着市场,由此来看,买手始终是不可替代的一部分。他们是行业的先行者,就像蚂蚁搬家一样,分布在世界各地,也将全世界的好货点点滴滴带到中国,在中国对海外代购进行界定并建立规章后,买手这个行业将不断升级。
在当前的形势下,海外代购也在缝隙中寻找商机,另外,转型也是不少业者考虑的方向。
(编辑:文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