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文化有差异,表现在育儿方面也是如此,中美幼儿园相隔十万八千里。通过PK比较或许给大家一些启迪和思考 ↓↓↓
1、制度体制PK
在美国,每个社区都有幼儿园,这些幼儿园由各州政府的社会服务部管辖。对于社区幼儿园,每个州都有各自有完整详细的法律法规制约,对从业人员、建筑、设施、食品、教师和孩子的比例等都有严格的规定,以保证所提供的服务、活动、软件、和硬件都能达到要求的标准,孩子的利益能得到保护。
中国官办幼儿虽然含有较强福利性质,收费较低,但对于体制外的孩子,想进入却需要过硬的门路和足够的银子。这类幼儿园教学模式和方法必须遵照国家教育局等相关部门的管理,围绕和遵循国家推广使用的教材开展幼儿早教工作。幼儿园的一切财产均属公有,园长由教育局任命,建设经费、办公经费、教师及保育员工资均为财政拨付。
2、入学年龄PK
进美国的社区幼儿园,按年龄一般分成三个级别,有婴儿班(infant,1-12个月)、幼儿班(toddler,1-3岁)、和学前班(preschool, 4-5岁)。
在美国,六周大的孩子就可以进婴儿班,这个年龄老师和孩子之间比例的硬性规定是1:4,需要自己携带配方(或母乳)、辅助食品、尿不湿等,老师负责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喂孩子和换尿布,每个婴儿有自己固定的小床,也有适合婴儿的小秋千、小按摩椅之类的给不会走的婴儿用,还有一块比较开阔的区域给大一点的婴儿爬。老师给换纸尿布,也会帮助训练逐渐戒掉,美国孩子的尿不湿大约会带到两岁左右。
3岁入园在中国公办幼儿园几乎就是一道不可跨越的鸿沟,哪怕差一天也无法入园。但在私立幼儿园,2岁甚至1岁多的“小不点”越来越多。究其原因,主要是年轻家长工作繁忙无暇照顾孩子。此外,一些父母盲目的“望子成龙”心态,也是促成幼龄娃娃入园的重要原因。但是教育师资方面很多学校跟不上,导致低年龄幼儿得不到良好的照顾和教育。
3、日常生活PK
若是提供午餐的幼儿园,孩子一旦断掉配方后就不用自己带食品了,幼儿园会提供中饭和上、下午各一次加餐,加餐多是牛奶、果汁、饼干、水果等,中饭是典型的美国餐:主食、蔬菜、奶酪、甜点等,饭端上来孩子们自己吃,老师不喂,不吃的话也不逼迫,美国人认为这是个人尊严,孩子饿了自己自然会吃。这些午餐和零食必须遵守州健康卫生部门的标准和法规,他们会经常实地突击抽查,因此,骇人听闻的强迫喂食甚至强迫喂药的情况是不会存在的。
从幼儿班开始,孩子就没床了,一般是一个小架子上面绷上垫子床单,午睡时间往地上一放直接睡,醒了收起。睡不着的话可以翻来覆去在床上滚,但不允许说话,也不允许爬起来。
从这个年龄起,孩子渐渐开始学习做手工、玩积木、画画等,老师也给孩子读书。在做手工或玩耍的时候,老师会引导孩子们的团队精神,学会相互合作,懂得分享玩具。
在中国幼师的爱心、责任心不够。幼师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心、细心和耐心。比如喝水,按规定是每个孩子单独用一个杯子,但有些老师不负责,让十几个孩子排成一队,共用一个水杯喝水。往往很多自己还是孩子一样的幼师,根本没有耐心和责任心去全面地照顾孩子。甚至被报道的虐童事件就有两起,一个是山西女童不会算数,被女老师狂扇70个耳光;另一个是广州某儿童康复服务中心老师,因为幼儿运动时不配合,将其双手吊起后摔在地上,导致脑部重伤。由于老师失职而导致幼儿意外伤害的事件更是不断发生。
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至2012年间,媒体报道出幼儿被遗忘在校车里的事件至少5起,造成5名幼儿身亡。
4、参与课程PK
学前班(4-5岁)老师和孩子的比率是1:10,虽然美国大多数的幼儿园是以玩为主的,但从这个年龄段开始起渐渐强调教育,包括学习认字母、算术、和读书等,为5岁上学打基础。这个年龄组除了幼儿班的活动外,也开始有了电脑使用、话剧排练、出门野游等,若野游有门票车费的话,会要求家长另外支付。
天气许可的话,会有大量的室外活动。教师们将会充分利用花草树木等自然条件来开展园外的发现季节活动,以丰富儿童的感性知识,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相比之下在中国,目前大部分城市的官办幼儿园没有场地也没有精力进行体育这一块的教学,中国儿童体格健康率逐步下降。大多数幼儿园以幼儿能够认字2000-3000个,数数能够到1000,唐诗能够背100首等为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所追求的核心目标,甚至把某些小学阶段才学习的知识内容前移到幼儿阶段,而且还美其名曰:“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实际是一种知识中心论支配下适应应试教育需要的幼儿教育。培养幼儿的某一种专长,例如舞蹈、绘画、钢琴、英语等为核心目标,追求所谓的“一招鲜”。这实际是一种忽略了幼儿的全面发展和幼儿教育的启蒙性和奠基性的幼儿教育。
5、教育方式PK
美国的小孩不听话或调皮捣蛋的话,老师是既不能打也不能骂的,因为在美国这是违法的,一旦被举报的话老师马上会被停职,接着是调查和起诉,轻则罚款,重则进监狱。所以,遇到不听话的孩子老师一般会让他们坐禁闭,也就是老老实实坐在角落里自己反省五到十分钟,眼睁睁看着别的孩子玩的滋味是很不好受的。
在中国,统一的教学计划、统一的教学内容、统一的教学要求、统一的教学评估,仍然是教师支配了整个教学活动,幼儿则仍然处于被支配、被安排的地位,这实际是一种剥夺了幼儿的主体性和忽略了幼儿个体差异的幼儿教育。
6、中美父母PK
当您把孩子从幼儿园接回家时,问孩子的第一句话通常是什么呢?有人曾经做过调查,发现中美两国之间有很大的不同。
在中国,父母把孩子从幼儿园接回家时说的第一句话通常是:
1.今天在幼儿园吃什么了?
2.你们今天学什么了?
3.有人欺负你吗?
4.今天老师布置作业了吗?
美国父母问孩子的第一句话通常是:
1.今天你快乐吗?
2.今天有什么有趣的事吗?
3.你有什么作品吗?
4.今天和大家玩得高兴吗?
看起来,中国的父母比较多地关注孩子的生活情况和学习情况,而美国的父母则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孩子的情绪情感、兴趣、能力以及孩子自身成功感的建立和与伙伴的交往上。前者的关心本会让孩子自己对生活和学习过程有更多的关注;而后者的话,更容易让孩子有倾谈的欲望,有表达的意愿,会让孩子对自己的作为有所感触,并且会对今后的幼儿园生活产生向往。。。。。
内容来自网络,小美整理
去美国生一个美籍宝宝,单聊,可以加微信号 fumeishengzi ,即问即答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