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点吃药,病早点好,对吗?打点滴,病好得快?发高烧,应用退烧栓剂吗?掌握儿童用药4原则,家长放心、孩子不受罪。
这次我们来谈谈一些基本的儿童用药原则。
原则1 药物种类能少就少
不管中药或西药,任何一种药都有副作用。如果药物强调天然植物提炼,完全不提其副作用的部分,那就是一种欺骗行为。天然提炼不等于安全的代名词,很多不好的东西也是天然植物提炼的,比如大麻。
大部分独立包装的西药都很诚实地将副作用写在药品仿单上,万一不幸发生了不良反应,就可以回溯是哪一种药所引起的。然而,一种药加上第二种药会发生什么事情,有时候就很难评估;如果再加上第三种、第四种、第五种,配合各式各样不同的食物,说实在的,会迸出什么不良的火花,恐怕神仙也难知道。况且许多药物上市前仅针对成人进行临床试验,所以在儿童身上的副作用其实可能是未知的。
因此,若您的孩子看完病后,拿到红白蓝绿黄混在一起一大堆的药,请算一下处方单上有几种药物:种类超过七、八种的处方,恐怕要考虑清楚是否给孩子服用。对于儿童用药而言,「吃药种类能少就少」!
原则2 大部分感冒药可吃可不吃
我相信这个观念与许多人的认知有很大的不同。很多人都以为「早点吃药,病早点好」,其实未必尽然。儿童用药最常开立的不外乎退烧药、化痰药、鼻涕药、止泻药、胀气药等。孩子吃了这些药物,病就会好吗?不,绝对不是的。这些药只是「症状治疗」,也就是「让您的孩子在生病过程中舒服一点」,却没有杀菌的作用。
超过90%的小儿急性感冒, 都以病毒感染为主;而几乎所有的病毒,医学上都没有特效药可以对付(流感病毒除外),必须靠人体自然的抵抗力杀死它。感染不同种类的病毒,病程需要的时间不一样,有些病毒需要两天,有些则需要五天。如果感染这只病毒需要五天才会痊愈,不管有吃药或没吃药,都一样会生病五天才能痊愈,吃药并不会比较快好。「真的吗?」您可能大吃一惊,是的,正是如此。
再次强调,吃感冒药的功用,就是让孩子在生病的过程中舒服一点。您可能曾经历过发烧的孩子因为畏寒而哭闹不休;痰太多咳嗽到生气大哭;流鼻涕流得满脸等。这些不舒服的症状,都可以因为吃药,多多少少得到改善。因此,如果症状已经减轻很多,家长决定不需要再吃药,也没有关系。另外,如果孩子极度抗拒吃药,每次喂药都要哭闹一、两个小时,那么「吃药」这件事反而成为他最大的痛苦,在症状轻微的前提下,就别再吃药了。
然而有些用药是不可以擅自停止的,比如抗生素、鼻喷剂或吸剂、免疫疾病用药、代谢疾病用药等。
原则3 不要随便打点滴
我听过太多位家长的请求:「吊个点滴让孩子快点好。」我的答案常常是:「不好不好。」医学上的共识很简单,就是「药能用吃的,就不要用注射的」。
静脉注射点滴,通常只在非常时期,比如无法进食(肠胃道出血、阻塞)、脱水、休克、低血糖等,必须快速改善或急救的状况。所以,能吃能喝能跑能跳的孩子,绝对不需要打点滴。点滴液的成分,如果没有加入其他药物,基本上就是生理食盐水与葡萄糖液。有人说:「是啊,医生,里面要加那个黄黄的营养针才有效!」那个黄黄的就只是维生素,如此还不如吞一颗小善存。
还有些家长要求在点滴里加入退烧药,这就回到我刚刚的原则:药能用吃的,就不该用注射的。如果您知道每年都有人因为注射退烧药而发生过敏性休克死亡,应该会和我一样决定还是用吃药的比较妥当。最后,如果您觉得打点滴之所以精神会变好,纯粹是因为强迫卧床休息所导致。
原则4 不要经常塞肛门栓剂
肛门栓剂是一种变相的静脉给药,因为肛门的黏膜吸收好,药物会很快进入血流到达全身,达到快速发挥疗效的目的。
然而,现在的儿童使用肛门栓剂是有些泛滥了,包括退烧栓剂、止吐栓剂、止喘栓剂等。这些在国外几乎都没有人使用,在我国却发扬光大得令人叹为观止。
一般来说,栓剂只有孩子呕吐不能吃药的时候才使用。使用栓剂有两个主要的缺点:肛门黏膜受损、孩子的心理伤害。因为药物吸收得快,以退烧栓剂为例,使用栓剂退得快,烧起来更快,小孩因此常常畏寒发抖。这样的用药实在没有达到我们「让孩子在生病过程中舒服一点」的目的,反而徒增痛苦。因此大部分的儿科专家都建议:药物还是口服最安全,肛门栓剂并非不能使用,但少用为妙。
哪些药物不可擅自停止?
使用抗生素、鼻喷剂或吸剂……等药物,是不可以擅自停止的。如果家长不确定药物是否能擅自停用,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询问处方的医师:「这些药一定要吃完吗?」相信医师会给您正确的答复。
公众号:蜜糖罐育儿平台
公众号ID: aoshenNutr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