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父母的掌中宝,心头肉,没有哪一个父母是不爱自己的儿女的,但是如何爱,却是一个重要学习的过程。爱而不溺,宠而不娇,这其间平衡点绝对是需要花心思拿捏把握的。
夸孩子是必要的,因为这可以让孩子正确的提高自己的自信心,但是如何夸,这点很重要。为什么有些孩子会在别人的夸奖声中,渐渐的迷失自己,变得自大、骄傲;而有些孩子却能在夸奖声中释放自己的查克拉?这时候就得问我们自己,夸奖的方式到底对不对了。
无论在哪里,都流行着一种人际交往方式——客套,特别是看到别人家的小孩的时候,我们总会忍不住上去夸两句:“哇,你家娃长的真是颜值爆表;你家娃的IQ距离爱因斯坦只差0.01。”
其实对于这一类夸奖,我是很反感的,我就有过这样一次经历,曾经有一次拜访一个友人,看到他年仅三岁的小男孩挺可爱的,忍不住夸上那么一句:“你长得这么俊,真是可爱极了!”
待他儿子走后,友人冷不丁的给我来那么一句
“你眼瞎啊?”
我顿时有点蒙圈了“咋啦? ”
“我儿子长的俊,那是因为他老爹我的基因好,而并非他自己的功劳,你拿我的功劳去套在他的身上夸奖他,你说你是不是眼瞎啊?”
对于这种狗屁不同的逻辑思维,我只能赞叹一句,你们城会想。但是后来我回家头脑风暴了一阵,感觉他说的不无道理,所以我就思考了一个问题:我们真的会夸孩子么?
事实上我们一直有一种魔性的思维:我们一直把孩子的先天优势当作孩子炫耀的资本。(这些都是二货学位修到博士的人做的)然而它很有可能会误导孩子,让孩子养成骄傲自大虚荣浮躁的不良习惯,以为单靠外表、靠小聪明就可以获得回报,从而承受不了挫折与失败,导致抗压性也就是逆境商数(AQ)降低。
事实上,心理学上有个研究,颜值高爆表的人通常更容易占到便宜,因为人们往往更乐意与这类人打交道,甚至很多人会觉得颜值高的人更聪明等等。毫无疑问,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拥有这些所谓“先天优势”的人更容易沾沾自喜而忽略应有的努力与付出。
到底应该怎么夸?给大家几点建议:
1.夸后天不夸先天
聪明、长的好看——都是家长惯用的评语。 家长对孩子的每一个进步如果都用“聪明”来定义,结果只能是让孩子觉得好成绩是与聪明划等号,一方面他会变得“自负”而非“自信”,另一方面,他们面对挑战会采取回避,因为不想出现与聪明不相符的结果。
例如孩子考了一百分
有益的称赞:你这个学期学习很努力,进步很大,你自己从中获得了自信,爸爸妈妈也很为你高兴。
孩子的感觉:我也可以有创造性的,我这个学期的努力是有价值的,下个学期还得继续努力。
无益的称赞:能考100分,孩子你真的是太聪明了。
孩子的感觉:能考100分,是我的IQ高的缘故,跟我努力不努力没有半毛钱关系,智商摆在那里,就问你怕不怕。
2.夸具体不夸整体
“孩子真棒”,这样的表扬对家长来说真是轻车熟路。 一个“孩子真棒“代替所有的夸奖,真实省力又省心(我感保证你绝对是充话费送的)。在家长眼里,孩子的每一个成长细节都是值得惊叹和赞美的——孩子会笑了,孩子会翻身了,孩子会蹦了,孩子说话了……一句”孩子,真棒“笼统的概括了孩子所有闪光的点。你夸孩子,起码要让他知道,他是因为什么被你夸,要让他明白,而不是让他去猜测,清楚的了解到了自己的长处,才能知道今后该怎么做,该如何努力。
例如孩子看完书后,自己把书放回原处摆放整齐
有益的称赞: 你自己把书收拾这么整齐,我真高兴!
孩子的感觉:妈妈是因为我把书放好而表扬我的,以后我每次都要这样做,这样妈妈才会表扬我。
无益的称赞: 你今天表现得不错。
孩子的感觉:表现的不错?是因为什么表现的不错?莫非是因为偷亲了隔壁的小花?对,一定是这样的。
3.当众夸比私下夸效果更好
有一种孩子叫别人家的孩子,咱们中国人向来含蓄内敛,就连外人夸自己孩子时,也总是不好意思接受,必定要找出孩子的不足之处或是夸别人的孩子来回应,以示谦虚,更别说当众去表扬自己的孩子了。殊不知,其实“表扬可当众,批评最好单独”。(我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小时候总是被关小黑屋了)
比如,在和邻家大妈谈及各自的儿女时(孩子在场)
有益的称赞: 我们家孩子特别懂事,平常都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生活、学习等,从来不要我们催促和操心。”
孩子的感觉: 我要好好改变一下自己,真正变得懂事起来,以不辜负父母对我的信任和期待。
对孩子来说,被人夸,尤其被自己的父母夸,是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精神营养。如果不能正确的把握这个度,有可能你的有心夸奖却会变成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
>>>作者:豆腐匠丨转载请注明出处
云树心理号:yunshuxinli (长按复制在搜索即可关注,或直接搜索“云树心理”)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 http://www.ctsay.com/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