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含有婴儿所需要的丰富营养,是任何乳制品不可替代的优质乳,婴儿能吮吸到母乳,对婴儿的健康成长百益无害,对妈妈也好处多多,对增进母亲感情也功不可没!
但是,很多不明就里的医生和一些老人,持有落后的观念,认为六个月之后的母乳没有营养,还影响孩子吃饭。强制母亲给婴儿断奶!
这样行为为何愚蠢至极,容小编细细道来!
母乳最大的益处莫过于增进孩子安全感
在生理上,6个月之后母乳的营养成分不如从前。但是,在心理上,6个月以后的婴儿依然需要妈妈爱抚安慰。没有什么比婴儿肆无忌惮的在母亲怀里吮吸乳汁更能让孩子感到安全和幸福的了。
在心理学上,0-6个月被称为共生期。婴儿虽然离开母体,身体上实现了与母亲的分离,但是婴儿还没有清晰的心理疆界,认为母亲与自己是一体的,因此称为共生期!
但是,6个月左右,婴儿渐渐的意识到自己与母亲不是一体的,会有一种空前的弱小感,这个时期更需要母亲的抚慰和依恋。
恒河猴母爱剥夺实验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实验。实验的发起人哈罗认为:幼猴除了基本的饥饿、干渴等生理需求外,它们一定还有一种要接触柔软物质的需求。为了将喂养的作用与接触安慰的作用分离开来,哈罗和其合作者决定制作不同类型的母猴用于试验当中。左边是毛绒做成的替代母猴,右边的是用铁丝做成的替代母猴。毛绒母猴没有奶,铁丝母猴上绑有奶瓶。结果令人惊讶,小猴只有饥饿的情况下才不得不来到铁丝妈妈这里吃奶,其他所有时间都在毛绒妈妈身上,停留时间在每天22个小时以上。
母猴是否满足幼猴的饥饿、干渴等生理需求并不是幼猴依恋母猴的主要因素(有奶也并不就是娘)。接触安慰在幼猴对母猴产生依恋的过程中有重要影响,这一点在实验中得到清楚的证明。
此后将8只猴子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由毛绒母猴和铁丝母猴喂养的,并通过两组小猴的行为特征进一步证明接触安慰的重要性。虽然两组猴子食量同样大,体重增长的速度也基本相同,但由铁丝母猴喂养原幼猴对牛奶消化不良,且经常腹泻。
这说明,缺少母亲的接触安慰使幼猴产生心理上的紧张,被剥夺母爱的小猴也不懂得如何与其他伙伴共处。
母乳的心理营养远超过生理营养
事实上,对于母乳的价值而言,安全感的给予远远超过营养的提供。很多奶粉和辅食都能够替代母乳的营养,但是,与母亲的肌肤相亲,感受母亲的怀抱的柔软与温度所获得的安全感是任何事物都替代不了的。
最糟糕的情况是大人图省事,断奶的时候把孩子与母亲分开。给孩子的安全感留下的很大隐患。孩子一岁以前以分离形式断奶的妈妈反应,孩子2岁半了睡觉之前都不可以关灯,孩子说关灯就害怕。
这样的恐惧多半源于断奶时期孩子的双重失去:失去母乳,同时失去母亲。还有很多断奶处理不当的家长反应,孩子五六岁了还要摸着妈妈的乳房,或者抓着妈妈头发,或者抓着枕巾等等形式才能入睡,也有的孩子经常嗦手指或者咬嘴唇……
为了多吃饭断奶,是莫大的误区
医生认为:“母乳过了半年营养就不好了,孩子惦记着母乳就不好好吃饭了,影响生长。几个月孩子的妈妈听了医生说孩子体重偏轻就怀疑自己奶不好要给孩子断奶。
国际母乳协会建议2岁左右给孩子断奶,很多实例证明,如果孩子从母亲那里获得的安全感足够的话,20-24个月能够实现自然而然的断乳,有的讲着故事入睡就忘记吃奶了。而母乳喂养也不是越长越好,大部分孩子2岁半基本实现断奶了,最迟不要超过三岁。有的错误观念说孩子越大越恋妈妈的奶,那是因为,如果孩子2岁半以上还是难断奶意味着孩子除了吃母乳得到安全感,妈妈的可获得性太差。
总之,不要盲目的相信医生和老人的片面建议,最了解孩子的莫过于妈妈本人。如果条件允许,千万别听信了这样的误导,断掉充满着爱的精神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