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跳麻麻又和大家不约不散啦!
今天,不聊蘑菇,聊实际的干货——走路。
没当妈那会儿,很少有什么事情会觉得骄傲
当然,很重要的因素是因为跳妈妈确实没有啥值得骄傲的资本
但如今微不足道的细节,却会陷入小自满
比如:走路
对,我说的是跳哥。
咱们今天聊聊walk的事情。
什么人生第一步都是扯淡
会走路也不是啥大不了的事情
只能说,自主性强多了,可以更加随意的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其实,小朋友的成长都很有规律性
无非从横着到竖着
啥意思?
生下来会躺-竖着坐起来-坐了会横着爬-会爬了要竖着站-站久了会横着走-走了会跑? 再然后会变成跳哥,竖起来跳
目前,跳哥刚刚过完一个月生日 虽然离资格跳哥还有一段距离
但已经俨然是跳跑跑阶段了
小短腿一溜烟就不在了
“这小伙子有一岁半了吧?”
“肿么走的这么好?才一岁?”
“我们家的一岁三个月才勉强走,你们这个怎么这么厉害?”
first
走的早没啥好骄傲和自豪的,医生说了,1岁2个月-1岁半之间,是最佳学步时间。只要在这个期间,都是健康宝宝。
second
看见跳哥因为走路得到关注,容许跳麻麻还是默默小骄傲下下
third
我们是处女座so不要质疑伦家跳哥的年龄啦
那么,问题来了。
跳哥是怎么变成跑哥的?
首先,因为跳麻麻有大长腿
so跳宝宝继承良好基因啦(快打脸)
言归正传,以下观点,或许没有科学性也没有权威性,权当跳哥个人案例分享
(哈哈,丑化说前面,举报也不怕)
其实好简单的
而且,还不花一分钱
1、跳哥爬的多,爬的多,爬的多
其实,自从6个月后,跳哥基本上都是“滚爬”阶段
幸运的是,处女座生的他,半岁前后正好春夏。
穿的不多,好运动。
穿的不多,更好洗。(画面太美,请自动补脑)
总之,跳哥变成站哥前,都是爬哥
毫不夸张的说,每天至少爬行三小时。
除了家里的卡卡角角,外面也是随心所欲等他探索
比如野地、比如广场、比如户外。。。
这让很多人觉得不解
但跳麻麻觉得,比起洗衣服小辛苦
小朋友有“接地气”的机会更重要
毕竟,在地上以毛毛虫方式前进的机会
对比浩瀚人生,最多几个月。
况且,多爬,对脑部协调能力,很有好处。
跳麻麻观点:
有的妈妈认为,自己的宝宝还没学会爬就已经会走了,这是“天才”的表现。
但事实上,爬行运动不仅能够锻炼宝宝背部、臂部以及腿部肌肉的张力和力量,而且神经中枢也因为身体在爬行中与其它物体的摩擦受到良性刺激,不断得到完善。
so作为父母
有机会还是可以多引导孩子爬行
2、跳哥站的多,站的多,站的多
爬哥阶段过了就是站哥
小手一撑,扶着墙壁、茶几、凳子就自己站了起来
刚开始还不敢移动
慢慢的掌握了站起来的动作要领
小家伙开始慢慢迈步了,运动范围随之扩大,最后一甩手,迈出人生第一步。
需要注意的是
家里的什么相框啊、花瓶啊、摆件啊、遥控器啊,最好有多少收拾多少 否则,呵呵,你猜?
跳麻麻观点:
宝宝开始会因为害怕不愿意放手站立,爸妈可以递给宝宝双手才能拿稳的玩具,如皮球等,使宝宝不知不觉中松开双手,独自站立。在这个过程中妈妈也不应担心宝宝会摔倒而一直不舍得放手,因为宝宝大脑只有在一次次的锻炼中,才可以发育成熟。
宝宝学会独自站立后,家长可以试着让宝宝尝试走路。
刚开始宝宝还无法掌握身体平衡,因此妈妈可以先站在宝宝身后,握着宝宝的手臂或手掌帮助宝宝前进;此外还可以让宝宝扶着沙发、栏杆、椅子等来平衡身体。
3、跳哥抱的少,抱的少,抱的少
以前上学的时候(啥学?早教,标打脸)
老师一句“不要让孩子成为金手指”
让跳麻麻印象特别深刻
(啥“金手指”?)
(就是孩子指什么,家长拿什么,有求必应。)
虽然面对萌萌哒的小肉球,你舍得拒绝吗?
因此,在跳哥指来指去时
我和跳爸爸都鼓励跳自己爬过去拿自己想要的东西
以此锻炼他运动能力的同时,也让他明白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而不是父母长辈代替他,抱着他去拿到喜欢的东西
跳麻麻观点:
当宝宝能够蹒跚学步时,妈妈也要适当学会“放手”。适当的减少抱宝宝的次数
为了鼓励宝宝自己运动,妈妈还可以将他喜欢的玩具散落在房间不同位置,让宝宝在收集玩具的过程中得到锻炼的机会。
所以说,很多事情都要顺其自然,不要太着急和勉强,否则会造成反效果,就像宝宝学走路一样,家长可以根据自家情况来训练宝宝走路和各项技能。
当宝宝需要你帮助时,家长就要及时给予帮助,但也要适当放放手,培养宝宝的胆量,不要全扶着他,以免造成孩子以后样样都依赖大人。宝宝学会自己走路,同时也开启了他五彩斑斓的人生之路。
4、跳哥不用学步车
学步车能学步?
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这个问题跳麻麻认为:不能。
对,至少跳麻麻也是这么认同的!所以,作为囤货达人,家里自始至终都没有囤学步车。
因为,跳麻还是坚信
学走路是本能,不需要被教导,一如学爬,学说话,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跳麻麻物理不好,但惯性原理还是懂的。
学步车用多了,惯性原理,肯定真的会走路,少了学步车的保护,也会冲的头破血流,这就是为何很多用了学步车的孩子反而头上都是包。
跳麻麻观点:
事实上,研究表明,使用学步车的婴儿,反而会推迟一个月学会走路。宝宝在生理上没有准备好的时候,就能借助学步车四处移动,这会造成不正常的运动模式,以及延迟宝宝学会控制自己的肌肉。
而宝宝是天生的模仿专家。
他们学习走路时最重要的方式,就是观察自己的小短腿和胖脚丫是怎么活动的,再通过模仿大人进行理解和调整。学步车通常前置一个托盘,完全遮挡了宝宝的视线。他们看不到自己的下半身,就无法得到运动发展所需要的信息。
5、跳哥摔倒了,家长表情不夸张
再没有生跳哥前,说起小孩摔倒的话题
我总是不屑一顾“自己爬起来”
真的当了妈妈,才知道并不容易。
跳哥刚开始学走路,总是摔倒,但跳麻麻尽量克制自己,鼓励他自己站起来(真的是克制啊,因为妈妈很容易忍不住会去帮忙)
还有,就是尽量表示平静
就算已经哇哇大哭,还是保持正常的表情
什么是正常的表情
就是不要这种啦:
小朋友很聪明的
见你都不以为然,自然会停止演出
拍拍手,勇敢站起来又迈出下一步
tips 除了摔倒表情不夸张外,平时遇见小盆友捣乱(什么摸电源啊,摔东西啊什么的)
作为家长的你 表情也不夸张
只是淡淡的表示“知道”了
反而会很有效果,不信试试。
跳麻麻观点:
学走路还是要顺其自然,不鼓励也不强制。过早学走路也不利于腿部正常发育。
“三翻六坐七滚八爬周岁走”,说的是孩子在不同的年龄生长阶段,所能够自主实现的基本动作。
但因为存在个体差异,并不是所有孩子都“严丝合缝”的符合上述月龄-动作发育标准。在一定的时间段内,某个动作的“提前”或“落后”出现都是正常的。所有的自主动作都存在相当程度的发育延迟,才具有临床意义。
运动发育是有一定规律的,家长要顺其自然,尤其在学走路的问题上,不宜操之过急。没事多鼓励,总是对的:)
跳麻麻号:lovebaby005200
今天就盘点到这啦
是不是觉得跳麻麻的号很接地气
of course
每次的选题都是和各位粉丝深度交流的结果
你也想参与吗?
或者让跳麻麻把你和你家宝宝的事也写进去?
那就加群462869160
或者猛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