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经历:突如其来的高烧
上个星期日的中午,本来午睡一般要两个小时左右的Jack只睡了不到半个小时就醒了,我还想着怎么就睡了这么一会儿,想抱他起来哄哄他呢,结果一碰他,我就觉得不对劲,怎么热乎乎的呢?难道是发烧了?
Jack出生以后从没有发过烧,就连出牙呀,打疫苗这些之后都没有任何不良反应。所以我曾经以为会不会孩子发烧了我却不知道呢?事实证明我这是多虑了,假如孩子发烧了,你是一定会第一时间发现的。
当时Jack的精神状态很好,自己在那儿玩儿的挺高兴,我摸摸他的温度也不是很高,所以就决定再观察一会。结果又过了一个小时左右,他就烧起来了,我们量了一下,具体数字不记得,但是肯定超过了38度5了,所以就决定给他吃上退热药。我找到了还在美国时Jack的医生为防万一给我们开的泰诺林,算了半天应该给他吃多少毫升,然后喂给他了。
一剂药下去,烧退了下去。本来病恹恹没精神的小Jack就恢复了精神。
但是四个小时以后,Jack的体温再度升高。那时候他已经睡着了,躺在我身边,像是个小火球。我能感觉到他的体温在慢慢升高。高烧也让他睡得不好,那天晚上总是醒来哭泣。我们在晚上4点左右给他又吃了一剂退热药,退烧之后他才又沉沉睡去。
退去又重来的高烧让我开始在我的脑海里搜寻,Jack可能遇到了什么问题呢?其实那时候我就隐隐约约地觉得Jack可能是得了幼儿急疹。周一早上Jack的爸爸也在问了家里有孩子的同事之后跟我说很可能是这个问题。我又快速查阅了一些资料,详细了解了一下这个病症。那时候虽然不能百分之百确定Jack是不是得了这个病,但是我的直觉是:就是这个问题了
在继续介绍我们遭遇之前,先来点儿干货科普一下这个小怪兽
科普小怪兽
什么是幼儿急疹?
幼儿急疹(ES),国外一般称玫瑰疹,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以高热、皮疹为特点的疾病,发病多在2岁以内,尤以6个月到一岁的健康幼儿居多,潜伏期一般5~15天。人类疱疹病毒6、7型感染是引起幼儿急疹的病因。这种病毒由呼吸道带出的唾沫传播,但是不属于传染病。幼儿急疹预后良好,一般没有后遗症。一次感染,一般情况下终身免疫。
具体症状
宝宝的第一次发烧
混迹于各大论坛,读了无数个经验贴之后,我发现,很多宝宝的第一次发热,尤其是高烧,都是由于幼儿急疹引起的。所以遇到宝宝发烧,妈妈们应该首先排除是不是出牙、疫苗引起的,如果不是,这又是宝宝的第一次发烧,那么妈妈们可以考虑一下幼儿急疹的可能。
突如其来又顽固不走的高烧
幼儿急疹的最主要症状就是高烧。很多患幼儿急疹的宝宝,在高烧前并没有接触过什么病原,也没有任何异常,没有任何征兆地高烧起来。
而且幼儿急疹引发的高热要持续3-5天。这个高烧来势汹汹又十分顽固。很多孩子都会 烧到39度甚至40度。而且吃了退热药退下去之后三四个小时就又重新发烧。这样重复发烧,是十分考虑宝宝们的心理承受能力的。
耳后、枕后肿起的小豆豆
一般高烧24小时以后,我们可以在宝宝的耳朵后面摸到像是黄豆粒或者花生米粒大小的肿块。
随体温起伏的精神状态
患幼儿急疹的孩子吃饭、睡觉、玩儿一般都不会受到影响。只要烧退了,就像没有生病的时候一样玩耍。但是高烧时精神状态就会变差,变得病恹恹的。
可能伴有的并发症状
有些宝宝可能会有烦躁、咳嗽、呕吐、复习以及咽喉红肿的症状。Jack高烧的第三天我们去看了医生,医生就说他的嗓子有点儿红了。
血液检查的佐证
宝宝持续发烧24小时以后,医生会建议我们给孩子做一个血液检查,确定宝宝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大家应该注意的是因为幼儿急疹是一种病毒感染,所以如果宝宝的血液检查显示是病毒感染,那么就很有可能是幼儿急疹。
我们那时候并没有给Jack做血液检查。主要原因是那几天他的精神状态总体不好,去医生又折腾他够呛,加上医生检查了他的肺部和喉咙,也认为他应该只是病毒感染,所以我们并没有做这个检查。当然如果妈妈们遇到这种情况,最稳妥的方式当然是给孩子验血,所以妈妈们还是酌情决定。
盼星星盼月亮的疹子
当爸爸妈妈们看到宝宝的身上开始隐隐约约地出现一些小红点儿的时候,就是可以松一口气的时候了。幼儿急疹的是典型的“烧退疹出”。所以宝宝出疹子以后,就不会再高烧了。这种疹子一般从躯干开始,慢慢出遍全身,持续1-2天后消失。
所以说幼儿急疹是没有办法在出疹之前确诊的。我们去看过的医生,也只是说Jack应该是病毒感染,并不会说是幼儿急疹。因为没有出疹,谁也不能百分之百确定。所以在Jack高烧的时候,我真的比任何时候都期盼看到他的疹子。
应对措施
药物降温
因为高烧可能会引起惊厥,所以在护理幼儿急疹的宝宝时,爸爸妈妈们最应该做的就是控制宝宝的体温。当宝宝高烧到38.5度时应该给宝宝服用退热药了。六个月以的宝宝只能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六个月以上的宝宝可以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两种退热药。如果一种退热效果不好,可以两种交替使用。
关于儿童退热药的使用须知,大家可以回复文章序号031,我在那里面做了详细的介绍。
无需使用抗生素
前面我们说过了,幼儿急疹是一种病毒感染。病毒感染时,使用抗生素是没有效用的。所以大家无需给宝宝服用抗生素。
抗病毒类药物谨慎使用
既然是病毒感染,那么服用一些抗病毒的药物(比如利巴韦林,以及其他一些中成药)总是可以的吧。我个人的观点是,没有太大的必要。一方面这些抗病毒的药物都没有针对儿童设计的,所以我不知道该给孩子吃多少,另一方面我觉得这些药品其实就是给家长一个心理上的安慰,并不能够起到缩短病程的作用。美国儿科协会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协会都明确指出非处方的感冒药、止咳药等都是不能给6岁一下的孩子的,因为他们可能会引起非常危险的副作用。
当时给Jack看病的医生建议我给他吃一些抗病毒的中成药,我是没有给他吃的。在给孩子吃药这件事情上,我坚持的就是能不吃就不吃,吃一定要吃儿童专用的药,并且严格遵照推荐剂量服用。
当然我看到很多得了幼儿急疹的宝宝的妈妈们还是给孩子吃了一些抗病毒的药的,所以这件事情上我只是建议妈妈们仔细斟酌,考虑好了再决定。
物理降温
物理降温是必不可少的退热方式。Jack烧的最严重的时候只能吃美林(布洛芬)退热,可是退热之后三个多小时就又开始发烧了。可是因为泰诺对他不起作用,而布洛芬要最少隔六个小时才能服用,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都是在进行物理降温的。
具体方法包括:使用退热贴(感觉用处不大)、温水擦身、洗温水澡等等。
另外爸爸妈妈一定要注意的是我们一定要避免“捂汗退热”这个误区。尽量使室温高一些,然后让宝宝穿少一点,舒服一点,有助于散热。
补充水分
持续的高烧会让宝宝损失很多水分,所以我们一定要及时给宝宝补充水分。这个时候的宝宝情绪一般不好,比较烦躁,加上频繁地喂药也会让他们比较抗拒大人给他们喝水,所以大家可以多想一些办法。比如使用不同的容器,或是给宝宝吃一些水果等等。
如果是还在吃母乳的宝宝,那么妈妈可以多给宝宝喂一些奶,一方面可以给宝宝补充水分,另一方面母乳也能帮助增强宝宝的战斗力。
要不要去医院?
首先我们要知道,发烧24小时以内去医院意义不大, 因为这时候验血的结果是不准确的。所以宝宝发烧24小时以内,如果没有出现惊厥,宝宝的精神状况还比较好,我们最好在家观察。而如果宝宝发烧超过了24小时,爸爸妈妈也心里没底的话,可以去医院查个血象检查,看看宝宝到底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如果是细菌感染,那么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而如果是病毒感染,因为病毒在人体内只能存在一段时间,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无需使用别的药物。另外因为幼儿急疹的宝宝发烧时间较长,很考验看护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所以很多家长几乎天天抱着孩子往医院跑。这是不可取的,一方面这不利于宝宝与病魔作斗争,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交叉感染的机会。所以建议大家尽量在家观察。
我是干货结束的分割线
说回我们的实际经历:一场攻坚战
周日 开始发烧。晚上的时候Jack睡得不好,夜里一直在发烧。我在凌晨四点左右给他吃了退热药,烧退之后他才有沉沉睡着。
周一 发烧一天。早上起床之后Jack精神状态不错,早饭也吃了不少。不过很快又开始发烧。我发现泰诺对Jack的退热作用不大,就又买了美林。所以我开始尝试泰诺林/美林交替使用为Jack退烧。晚上也是一样,我几乎又是一个不眠夜。
周二 继续发烧。持续发热让家人都不太淡定了。家人劝我带他医院看看,我同意了。费尽周折看完医生,医生诊断的结果就是病毒感染,加上下午时我们在Jack的耳朵后面摸到了两粒花生米粒大小的肿块,这更坚定了我认为Jack得的就是幼儿急疹的判断。晚上依旧是一个不眠夜。
周三 继续发烧。 但是发烧间隔增长了。以往吃过美林之后三个小时就会又开始高烧,现在可以坚持六个小时了。我感觉看到了一点曙光。但是他还是发烧了一天。因为我的心理预期是发烧三天,所以在这天下午我的情绪有了一些波动。但是我很快调整了自己,告诉自己要耐心。晚上依旧是一个不眠夜。
周四 中午退烧,下午烧退疹出。周四上午吃完退热药以后,Jack就没有再发烧了。临近中午的时候我在他的耳后、脖子上看到了隐隐约约的红点,到了下午这些疹子终于出来。我的大石头总算落地了。我本以为出疹子之后Jack就会恢复他生龙活虎的样子,可谁知出疹子的时候他的精神状态甚至比高烧时还不好。要我一直抱着。
周五 继续出疹。周五Jack的疹子继续出,他的身上、脸上全部都是密密麻麻的红色小疹子。看起来颇有点儿触目惊心的感觉。他的精神状态与昨天类似,所以我们还是一直抱着他。
周六 疹子开始慢慢退去,到了晚上的时候,Jack终于变成了以前那个我们都熟悉的捣蛋坏小子。
一点心得:
回想这个过程,我的心里感慨挺多的。孩子这一场生病,也变成了我的一场修行。抛开体力上的磨练不说,我觉得我的心智也又成熟了一些。我明白了做母亲的,应该多学习,多了解,以备不时之需;也应该相信自己的直觉,并且有勇气坚持自己的决定;同时我们也要理解和尊重与我们不同的意见和看法, 这些可能来自孩子的爸爸,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等所有关心孩子的人。在遇到矛盾和冲突的时候我们应该想一些办法去化解和沟通,尽力争取家人的支持。
总之,在你觉得你要撑不下去的时候,想想那个只依靠你依赖你的孩子,你就会拾起信心,硬着头皮去跟那些小怪兽们搏斗。
Zoe,美宝妈妈,在美留学期间育有一子Jack。育儿路上信奉科学但不教条,亲密但不溺爱。宝贝的吃喝拉撒,爸妈的喜怒哀乐,带娃路上不断收获的知识和感悟,快快关注分享吧!
搜索“zoeisamom"即可关注我,获得最新鲜有用的育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