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7个月至7岁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率有7.8%。按理说,随着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宝宝吃的东西种类繁多又有营养,平时爸爸妈妈也是悉心照顾,但还是有很多宝宝患上了缺铁性贫血,这是为什么呢?
什么是贫血?它有多严重?
贫血,指体内血红蛋白值低于正常,而非单纯的血液总量不足。
贫血的种类很多,例如: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还有广东人多见的地中海贫血等。由此可见,缺铁性贫血属于贫血的一种,是体内铁缺乏引起的血红蛋白值低于正常的情况。
缺铁性贫血对宝宝的健康危害极大,会导致发育迟缓、智力发育障碍和免疫功能下降,体质差,易感冒、气管炎、腹泻等各种疾病,病情严重时还会引起全身浮肿,心力衰竭这些严重的并发症。
几个原因导致宝宝患上缺铁性贫血:
● 储备铁不足
宝宝在从母体内获得的铁以妊娠最后3个月最多,所以早产、双胎或多胎和妈妈严重缺铁等情况均可使宝宝出生时便先天铁储备不足。
● 饮食中铁摄入量不足
这是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
半岁以前,大多数宝宝是母乳喂养的,但母乳含铁量在半岁后就无法满足宝宝的铁需求,所以长期单纯母乳喂养而未及时添加富含铁的食物,成为宝宝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原因。
另外,牛乳、谷物中含铁量均低,如不及时添加含铁的辅食,也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 生长发育旺盛,铁的需求量增加
婴儿期和青春期生长发育快,所以铁相对不足,如不添加含铁食物,也会导致缺铁性贫血。
● 铁的消耗多
婴幼儿长期慢性腹泻等。
缺铁性贫血有哪些症状?
一般缺铁性贫血的宝宝,常有面色指甲苍白,经常疲乏无力,活动减少,食欲减退,呕吐腹泻,异食癖(喜欢吃纸屑、泥土)等表现。
较大的宝宝还可能跟家长说有头晕,眼前发黑,耳鸣等不适,另外还有精神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智力低于同龄儿童。
一旦出现上述情况,请家长要警惕孩子是否患上了缺铁性贫血,及时到医院做检查,而不应擅自用药耽误了病情。
宝宝患缺铁性贫血该怎么办?
一旦确诊,就要积极治疗,一般的治疗方法有三:
● 改善饮食
提倡母乳喂养,不要因为母乳含铁量低就放弃母乳喂养,但在6个月左右,应逐渐给宝宝添加辅食,如含铁配方米糊,配方奶,牛肉,猪肉,鱼类,鸡肉等;豆类和一些蔬菜含铁也较丰富,如菠菜,海带,木耳,扁豆等。
● 铁剂治疗
铁剂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常用药物,主要采取口服给药方法,常用的铁剂有:铁之缘片等,每天补充两片。
● 输血治疗
如果宝宝贫血严重,家长需及时带宝宝到医院进行输血治疗。
日常如何预防缺铁性贫血呢?
小朋友们一日三餐要饮食均衡,不可挑食偏食,家长可多给孩子吃一些含铁丰富的食物。
此外,由于铁在体内的吸收需要维生素C的协同作用,而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含大量的维生素C,在这里建议家长要给孩子多吃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无论是母乳还是奶粉喂养的宝宝,均应及时添加含铁丰富且铁吸收率较高的辅食,并注意合理搭配。
对于早产儿,美国儿科学会营养委员会推荐早产儿出生1个月后经肠道补充元素铁1-2mg/Kg.d,持续12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