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觉是指婴儿随着醒睡间隔的增加,白天小睡数量的减少,也就是某个特定的小睡消失。
主要包括这四种情况 :
a. 4觉向3觉转变——3-4个月左右——上午小觉减少为一个
b. 3觉向2觉转变——6-9个月左右——傍晚小觉消失
c. 2觉向1觉转变——13-18个月左右——上午觉消失
d. 1觉向0觉转变——3岁左右——午觉消失
上午觉减少为1个(4并3)
在3-4个月左右,会进行4觉向3觉的转变,就是通常说的3小时循环作息向4小时循环作息转变。第4-6个月睡眠章节中也提到这是这个年龄段的常见问题。
妈妈们的体验:百天前基本三小时一喂,吃睡都比较规律,百天之后突然难带了,白天小睡很难接觉,还没接上有到了要吃奶的点,既没睡醒又要醒来吃奶。后来有意拉长吃奶间隔,比如小睡醒来心情不错就陪宝宝稍微玩一会然后看时间差不多了才吃奶,慢慢作息调整为4小时左右吃奶,接觉又变得容易了(不过上午觉接上,中午觉会难接,反之亦然),一段时间后,作息慢慢稳定在4小时一循环。
傍晚小觉消失(3并2)
一般来说傍晚觉是全天最难的,很难正常入睡的情况,可以增加安抚力度,比如出门睡在推车、背巾里等。但一般不要晚于4点半、5点(以7点起床为例),也不要睡太久(45分钟足够),否则会延迟晚间入睡时间、难度。
在6-9个月期间,傍晚小睡会正式消失(迹象可能更早一些就出现),也有一些睡眠书籍主张超过6个月就放弃傍晚觉,我更倾向于根据婴儿状态灵活决定具体何时取消。傍晚觉不睡,意味着下午醒来到晚上入睡的醒睡间隔变长,有可能出现过度疲劳,所以需提早一些入睡,甚至这个特殊时期5、6点钟即开始睡晚觉也有可能。
和所有并觉一样,并不会一天就完成转变,而是有过渡期,时有傍晚觉有时又没有。过渡期间,旧的作息被打乱,新的作息得以重建。这期间也容易出现晚觉入睡困难、入睡不久大哭等现象。但这些变化并没有那么可怕,而意味着新阶段的到来。这个是每个孩子的必经之路,我们要放松一点看待。
妈妈们的体验:5个多月,最近并觉的趋势明显,好几天5点左的小睡没有了,晚上喝完奶一两分钟就睡了,比平时提前半小时。但是比较难判断五点这一觉到底睡不睡,有时候哭闹了,以为要睡,但哄哄眼睛眯瞪几下又清醒了。
上下午觉消失(2并1)
2觉并1觉的苗头可能最早在10—12个月期间就会偶尔的出现,而在13-18个月期间,会正式完成,也就是上午觉退出历史舞台。
“12个月大的时候,82%的孩子会有两次小睡,17%的孩子只在下午睡一觉,到了15个月大的时候43%仍需要2次小睡……可能有比较艰难的几个月,一次不太够,两次又做不到。”——《婴幼儿睡眠圣经》
这是难度最高的一个并觉,一般有以下一个或几个信号:
1. 上午入睡需要花越来越长的时间或者睡不长
2. 上午觉时间变得很长,醒来往往接近正午了
3. 上午觉能睡,但睡之后导致下午觉入睡困难或者很晚
作息不同的婴儿并觉方式也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安排。
A类婴儿,早上睡得短,长觉在下午(例如,早上45分钟,下午2小时)。
A类并觉过程一般为:上午觉入睡困难,最终取消,于是下午觉入睡时间提前,且长度变长,成为全天唯一的一次小睡。
B类婴儿,早上下午睡的时间差不多(例如,上下午各1.5小时)。
B类并觉过程一般为:早觉睡得更长,接近正午,导致下午觉入睡困难,最终取消,早觉入睡时间后延,长度变长,成为全体唯一一次小睡。
虽然大原则上讲求不要错过睡眠时机,但并觉期间,特殊情况特殊处理,要在能够延长醒睡间隔和不过度疲劳导致难以入睡之间找到平衡,过程快的几天,也有长达1个月的,还是需要耐心,起得早就2觉,起得晚可能就只需安排1觉。
灵活应变基础上,尽量按照新作息来安排生活,睡在合适的时机更为重要,取舍之下将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过劳硬抗的状况,这是正常过程无需压力过大。
如果1觉过劳的话可能是换得太早,试试早上按时叫醒,保障早觉能顺利入睡。
妈妈们的体验:接近1岁了,自己主动2觉并1觉的,早觉兴奋,导致入睡时间变晚,于是并觉,原来都是准时40分钟醒的,并觉后竟然能睡2个小时。妈妈们的体验:正好15个月,本来稳定的上下午各1.5小时,现在因为面临并觉,常常打乱,比如上午有时候一睡就2-3个小时,然后下午不睡或者眯一会会,造成晚上睡得早,结果早上也越起越早,现在甚至有时候5点就醒,然后玩不到9点又要睡早觉了,一直没有并成功。
妈妈们的体验:这几天宝宝在自己调整白天小觉的次数。有时1觉,有时2觉,有并觉的趋势。今天的早觉从9点多一口气睡到快12点,下午自然就没睡了。早觉成了午饭前的午觉。如果能早晨能迟点醒就更理想了。这次并觉最艰难,上午如果不睡,常常午饭吃着吃着,就摇摇晃晃睡着了,上午如果睡了,中午就在床上烙烧饼。2觉之间撑6个小时还是有些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