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漫漫的40周怀孕,子宫变为原来的数十倍大,功能和外貌都变得大不相同!原来是子宫为了容纳新来的娇客,经由荷尔蒙的变化,子宫会变厚、柔软、血液供应增加,整个变为一个空心大肉球。因应了新的变化,子宫各组织层充满着血液。生完之后,奥妙的人体就会经由一个和缓的过程,让子宫恢复原貌。
子宫约在产后4~6周复原
子宫恢复的主要动作是持续的收缩,从生产时不断的收缩将胎儿挤出,再将胎盘挤出。子宫内的血液不断被排出体外,即为恶露。子宫经由不断且强力的收缩,将血管的开口压往,这样就让血块形成而停止出血。子宫再进一步挤压,将血块不断排出,子宫体积就会慢慢缩小,约在产后4~6周会恢复成原来大小。
子宫的收缩恢复是否良好,可两项外表的指标来判断;(1)如果子宫恢复良好,检视刚生完的子宫底,从肚脐可以触摸得到,到约两个星期,子宫就无法摸到,除非是长子宫肌瘤;(2)恶露的颜色从鲜红、暗红、深黑到淡红色,最后无色。
子宫复原靠收缩
*按摩子宫+中西药子宫收缩剂
子宫恢复靠收缩,但子宫收缩靠什么呢?靠自然机制:也就是生产发动之后,子宫就不断的收缩,排空了再排空,让子宫腔不会有空隙。我们传统上教导产妇按摩子宫,使用子宫收缩剂,或是中医使用生化汤,都是辅助的角色。其目的还是引导子宫不断的收缩,直到没有出血且子宫腔保持净空为止。
*子宫收缩不良会有大出血的危险
当子宫内尚有血块或是残留有胎盘时,子宫会先被血块填塞;然后,子宫平滑肌就会停止收缩,这时候就是所谓的子宫收缩不良,会有大量出血的危险(血崩)。这种产后出血就是在产褥期最危险的事了,往日将生产视为到鬼门关走一趟,就是这原因。幸而现在医疗条件都能妥善处理,与往日的情况不可同日而语!
*子宫收缩剂VS.生化汤
为了预防产后大量出血,医生通常会用子宫收缩剂:但是,民间自古又流传用生化汤来去瘀活血,作为产后帮助子宫恢复之用,到底应不应该用?又或者如何使用呢?
依照临床经验,在产后,子宫自然会有收缩排血的机制,如果发现有产后出血过多的现象,使用子宫收缩剂是最好的选择,因为作用发挥会比较快。至于生化汤的使用是老祖宗的智慧,但是也不必将其蒙上神秘的面纱。生化汤本身的成分在中医的作用而言,有化瘀血、补血的作用,化掉的瘀血(血块)流出来之后,子宫自然会收缩,所以生化汤比较适合在产褥期的保健用。所以说医疗方面使用收缩剂主要是防止产后出血之用,而生化汤对于产褥期“帮助”子宫恢复则有显著的效果。
子宫收缩不良造成下腹突出?
前面提过,子宫体积缩小、恶露减少至消失是子宫恢复的指标,因而常有人将下腹部突出归为子宫收缩不良。事实上不然,产妇小腹无法消除,常常是因为怀孕时将小腹的皮肤撑到松弛,以至于无法缩小,其实多数产妇的子宫仍然是收缩正常的;但如果在小腹部仍然摸得到一团东西,就可能是子宫收缩不良了。不过事实上还要看看恶露减少的情况,有时候子宫体积没有缩小是因为有长子宫肌瘤。这些都需要再到医院检查,如果是真的子宫收缩不良,最主要的危险就是会造成产后大出血,这是真正需要加以注意的地方。
什么叫子宫复原不全?
子宫复原不全是指产后已经多日,子宫收缩不好,还是比较大而柔软,迟迟不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而褐色恶露却常常持续不断。
如果子宫复原不全,子宫迟迟不入盆腔,在耻骨上区总能摸到子宫底,有时还有压痛。如果恶露量多,且为暗褐色或红褐色,就应考虑为子宫复原不全;如有臭味,可能已经并发感染了。
我们主要可以通过注意观察恶露的颜色、量和气味来判别是否有子宫复原不全的情况。一般情况下,在产后3周左右恶露就干净了,也有少数延长到产后6周才干净。根据恶露的性质和阶段性,一般可分为3种:一种是产后3-4天,量比较多,颜色鲜红,称为血性恶露(红色恶露),除大量血液、小血块及坏死的蜕膜组织外,有时里面还有胎膜的碎块、胎儿皮脂、胎毛及胎粪等;第二种是产后的一周左右,恶露变为淡红色,所含的血液量较少,有较多量的宫颈黏液及阴道渗出液,还有坏死的蜕膜、白细胞及细菌,这种恶露称为浆液性恶露;第三种是产后10-14天,恶露呈白色或淡黄色,血量更少,内含有大量白细胞、退化蜕膜、表皮细胞、细菌及黏液,这时的恶露称为白色恶露。
子宫复原不全者,血性恶露明显增多,且持续时间延长,可能长达10天左右(正常情况约为3-4天);恶露混浊或有臭味,有时可能发生大量出血;血色恶露停止后,白带(也称白恶露)增多,产妇有时感到小腹坠胀或疼痛。
小心“产后子宫脱垂”
除了以上所说的子宫复原不全以外,产后子宫脱垂也是影响产妇子宫健康的又一疾病。正常子宫的位置是前倾前屈的,子宫颈在坐骨棘水平以上。这个正常位置是依靠骨盆底的肌肉和筋膜以及子宫的韧带来支持的。如果这些组织发生了损伤或过度松弛,子宫就会沿阴道下降,甚至全部脱出于阴道口以外,这就是所谓的子宫脱垂。
分娩时用力不当,例如有的产妇子宫口尚未开全,即过早屏气、使劲;分娩时未能很好保护会阴,产后又未能及时修复,导致子宫的支持组织松弛或撕裂;产后经常仰卧;产后过早活动,尤其是过早从事重体力劳动,如提拉重物,长时间蹲位、立位等等,这些原因都可能会引起产后子宫脱垂,影响产妇的子宫健康。
子宫的恢复
主要包括三方面,即子宫体的复原、子宫颈的复原和子宫内膜的复原。
子宫体的复原
在胎盘排出之后,子宫会立即收缩,在腹部用手可以摸到一个很硬并呈球形的子宫体,它的最高处和肚脐的水平同高。以后子宫底的高度,会每天下降1-2厘米,大约在产后10-14天内,子宫变小,降入小盆骨腔内。这时,在腹部就摸不到子宫底了。
子宫颈的复原
在分娩刚刚结束时,因子宫颈充血、水肿,会变得非常柔软,子宫颈壁也很薄,皱起来如同一个袖口,7天之后才会恢复到原来的形状。7-10天后子宫颈内口会关闭。一直到产后4周左右,子宫颈才会恢复到正常大小。
子宫内膜的复原
胎盘和胎膜与子宫壁分离,由母体排出以后,从子宫内膜的基底层,会再长出一层新的子宫内膜。产后10天左右,除了胎盘附着面外,其他部分的子宫腔会全部被新生的内膜所覆盖。刚刚分娩后,胎盘附着部分的子宫壁面积约手掌大,到产后2周左右,直径已经能缩小到3-4厘米,但产后6-8周才能完全愈合。
如果子宫里有残留的胎盘或胎膜组织,或产后子宫收缩不好,子宫复原的速度就会放慢。产后的子宫为了恢复原来的大小,需要更有力的回缩,所以在产后一周内妈妈会感到产后宫缩的疼痛,这种宫缩会在妈妈给孩子哺乳时更为明显,但不会令人难以忍受。医学专家认为,多与孩子肌肤接触及哺乳是促进子宫复原的最佳刺激。
影响子宫复原能力的因素
● 胎盘或胎膜残留于子宫腔内。
● 子宫蜕膜脱落不全。
● 合并子宫内膜炎或盆腔内炎症。
● 子宫过度后屈,使恶露不容易排出。
● 合并子宫肌壁间肌瘤。
● 排尿不利,膀胱过度充盈,致使子宫不能下降至盆腔。
● 产妇年龄较大、健康情况差、分娩次数多或多胎妊娠,也往往会影响子宫的复原能力。
四招令子宫快复原
1、产后应及时排尿。不使膀胱过胀或经常处于膨胀状态。
2、产褥期应避免长期卧位。产后6-8小时,产妇在疲劳消除后可以坐起来,第二天应下床活动,以利于身体生理机能和体力的恢复,帮助子宫复原和恶露排出。如果子宫已经向后倾屈,应做膝胸卧位来纠正。
3、产后应该哺乳。因为婴儿的吮吸刺激,会反射性地引起子宫收缩,从而促进子宫复原。
4、注意阴部卫生。以免引起生殖道炎症。
5、刺激乳头可帮助子宫收缩
除了西药跟中药调理之外,在产后初期按摩子宫底,让子宫肌肉受刺激收缩,是最自然的方式。还有,让宝宝吸吮母乳也会刺激子宫收缩。但是没有哺喂母乳的产妇怎么办呢?依照子宫收缩的生理原理,刺激乳头都会让人体产生子宫收缩素,所以按摩乳房或是热敷乳房都会产生相同的效果,这就是用物理的方式来促进子宫收缩的方法。
贴示:产后应避免下腹用力,并且做产后运动
广义的子宫恢复,事实上除了子宫的形体恢复之外,在骨盆腔内的位置也必须恢复到生产之前的状态,也就是必须让松弛的结缔组织慢慢恢复原有的弹性。生产后的骨盆腔组织固然或多或少都会松弛,但是恢复得不好,将来下半身会有下坠感、容易腰酸,同时也容易引来尿失禁的毛病。像是这种问题,多数不是吃药或是护理可以奏效,而是必须避免下半身用力,例如搬重物、蹲的动作,在生产后半年之内应尽量避免:不过进行一些产后运动(例如进行腹式深呼吸,以及在产后一周躺在硬床上进行抬腿、提臀,或膝胸卧式运动),则能使子宫和下腹有效收缩和复原。
有一点需特别一提,就是妇女接受剖腹产的比率越来越高,现在大都开下腹的横式伤口,这方式常常会造成肌膜层的神经纤维暂时损伤。于是,产妇在前几个月的腹肌会呈现松弛状态,小腹容易突出,许多人因而误以为子宫收缩不好!其实经过3、4个月之后,等神经纤维再生,腹肌收缩能力恢复正常就好了,妈咪干万不要因此紧张而胡乱使用药物。
结语
产后的子宫恢复是在产褥期很重要的一件事,从前的人在坐月子期间吃这、吃那,这不能做、那不能做,就是要达到子宫(广义的)恢复的目的,而不是夸张到要“脱胎换骨”。这些习俗跟禁忌,以现代医学的角度来分析有些确实有根据,但是有些在时空环境变迁之下已经不合时宜。本文前面提到的,多数是跟坐月子的原则不谋而合,生产之后如能确实遵守,就能够减少危险,并且避免将来腰酸背痛的发生。但是有一点要提醒,就是有任何问题感觉不太对劲,还是需要再回去找你的妇产科医生诊治。
关注公众号【孕婴】为准备怀孕、怀孕以及0-6岁的婴幼儿父母提供最权威最全面最实用的育儿、亲子、早教、怀孕知识等资讯,伴您和小宝宝一起健康快乐成长!欢迎关注“【孕婴】”(公众号搜索“mybbbm”长按复制)